2024-10-10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桂徵先生作品《碧崖千仞》
市場經濟的風云變幻,洗滌著社會生活中人的思想觀念。作為文人雅士的書畫,在卷入商品的浪潮中,非但沒有抗拒污染獨善其身的自覺性,反而有著與時俱進獨領風騷的先進性;曾幾何時以書畫沽名釣譽者如過江之鯽,小有成就者按尺幅潤格漫天要價,江湖書畫就地還錢甚囂塵上。熱熱鬧鬧,你方唱罷我登臺,不只是浮躁,更是失范的藝術市場,成為圈子里投機分子的樂園。張桂徵是在這個時代里難能可貴堅守對國畫固有的認識,“介然如石”仍未改變的畫家之一;不論社會上流行什么藝術潮流,始終堅守自己的一片藝術凈土,不為風潮所動,不為名利所擾;堅持偏愛表現花鳥生活情趣的寫實路子;求真善美的統一,尋雅與俗的共賞;重道養心對自己繪畫道路和藝術風格是深懷自信的。
乙未年曬佛節筆會上,張桂徵現場創作的《松菊圖》使我們感到一幅好畫,要有三個維度的表述:情感的電波、思想的密度和視覺的張力。藝術多是表現熟悉生活中的典型環境;因為熟知才產生感情,感情的集束匯集成表現的欲望,這一波一波電光石火的律動,促使藝術家產生靈感,進而完成作品的創作,達到與觀者激越共鳴、共振的磁場效應。數朵紅菊迎風竟放,菊葉松枝互相纏繞,一股熱烈的秋風送爽,一派昂揚的勃勃生機,讓年過六旬的張桂徵心手雙暢、筆隨意走、揮毫點染、仔細收拾、題款鈐印、一氣呵成。在哪里生活對藝術家很重要;同時,藝術讓生活更美好也是共識。作為高校教授的張桂徵,其畫作的意象、意趣、意境,筆墨、構圖、色彩、氣韻都向內求諸己,不假外物的純粹境界攀登,故而她的畫作講究筆情墨趣有意味,構圖色彩濃淡宜,是一幅無意于佳乃佳、厚重濃烈感人的小品畫。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桂徵先生作品《松菊圖》
百度在介紹張桂徵時說:“由于她的學習和生活的特殊經歷,作品兼蓄南北畫風。北方的俊健遒勁和江南的秀潤明麗在作品中相互生發、共融一體、自成格調,重意境、重情趣 、畫為言情,是她作品的特征與追求,她在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西方的色彩和技法,使畫面更富感染力,在對工筆畫技法和表現上有所開拓與創新,逐漸確立了個人的風格。”作品《碧崖千仞》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逼真筆墨,捕捉大自然中紅葉形象的精髓,描繪出生命繁茂的富麗景象;作品上有禽來儀在繁花似錦中堂而皇之,如同一首優美的詩篇,表達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境;玲瓏剔透的山石,翩翩起舞的紅葉,靜靜矗立的鳴禽;畫家通過白描造型、勾勒填彩,再采用分染、罩染、統染、點染、接染、撞水、碰色等技法涉筆成趣描繪所寫物象,產生自然形態、畫面神韻——搖曳生姿、精致動人的視覺效果。用傳統構圖,枝干有錯綜、有挺立,紅葉的花團錦簇,把盎然生機淋漓盡致的體現著,山石的洞無不窮神盡貌,一紙畫家營造的“碧崖千仞,紅葉翻飛,鳴聲上下,有禽來儀。”充盈豐沛氛圍油然而生,如煙似霧盤繞著畫面冉冉升騰。三礬九染、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從而達到怡情養性、陶冶心靈的藝術享受。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金石開)
畫家簡介:張桂徵 1951年生于遼寧省綏中縣,滿族。師從南京李長白、北京俞致貞和田世光教授,畢業并任教于蘇州絲綢工學院美術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水墨畫院學術委員會專家,中國女畫家協會理事。作品參加第七、八屆全國美展并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