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雙瀑飛流貫古今》
王界山先生的山水畫不僅僅是對山水自然景觀的描繪,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他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他的作品也常常融入了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如畫面中的題款,或是引用古人的詩詞,或是自己創作的富有詩意的文字,這些文字與畫面相得益彰,進一步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涵。觀賞他的作品,就如同在閱讀一部部生動的中國文化典籍,讓人在領略隱隱青山、迢迢流水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山中清泉洗俗塵》
在他的的作品中,筆力剛健與靈動兼具,呈現出豐富多變的筆法樣式來。如《雙瀑飛流貫古今》和《一脈青山積蒼翠》中,畫家用粗重且沉穩的線條勾勒出山體的主要骨架,這些線條挺拔峻峭,體現出山峰的雄偉氣勢,又用輕盈而流暢的線條描繪出山間的飛瀑和隨風擺動的樹葉,畫面又靈動婉轉起來。在皴法上,王界山先生將披麻皴、斧劈皴等傳統皴法融合創新。以披麻皴表現山體的舒緩紋理,線條細密且錯落有致,體現出山體的泥土質感和植被覆蓋的柔和感;而斧劈皴則用于刻畫山崖的陡峭部分,以側鋒快速下筆而筆觸剛勁,形成犀利的線條,表現出巖石的堅硬質感。這些不同的筆法相互配合,使畫面豐富而生動。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山中梵音悅人心》
在墨法的運用上,王界山的積墨法運用得十分精妙。在作品《山中梵音悅人心》中,他通過層層積墨來塑造山水的體積感和厚重感。在描繪大山深處的幽谷時,先以淡墨打底,勾勒出山谷的大致形狀和山石的基本輪廓。然后逐步加重墨色,在山谷的暗處和山石的凹陷處進行積墨。每一層墨色都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根據山體的結構走勢有變化的堆積。這樣積墨后的山谷,墨色層次豐富,從最深處的濃墨到最淺處的淡墨過渡自然,仿佛能讓人感受到山谷中光影的變化和深邃的空間感。破墨法在他的作品中也是常見。無論是濃破淡還是淡破濃,都運用得靈動自然。例如在表現山間的云霧時,常采用淡破濃的方法。先用濃墨畫出對象的輪廓和部分山體結構,然后用含水量較大的淡墨進行破墨。淡墨沖破濃墨,形成了云霧繚繞在山間的效果,使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增加了畫面的朦朧感和靈動性。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水近雁聲遠》
王界山在色彩運用上非常注重與墨韻的和諧統一。他不是簡單地用色彩來替代墨色,而是讓色彩與墨色相互補充。如作品《山中清泉洗俗塵》和《斜日密林煙嶂外》中,墨色的運用更是精妙絕倫,濃墨處如烏云壓頂,重而不滯,淡墨處似晨霧繚繞,輕而不虛。通過墨色的濃淡干濕變化,他營造出了山水之間豐富的層次感和空間感,仿佛觀者可以沿著那墨色的濃淡變化,步入他所描繪的山水世界。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雨后青山潤君心》
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所在,而王界山在這方面的造詣令人贊嘆。其橫幅長條作品《水近雁聲遠》《陣陣清音入山谷》《雨后青山潤君心》,將觀者帶入一種寧靜而宏大的山水意境之中。畫面中的山水,或巍峨聳立,或清幽靜謐,都仿佛有著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作品中潺潺的溪流從山谷間蜿蜒而出,溪邊的樹木錯落有致,遠處的山巒在云霧中若隱若現。這種畫面讓人不禁聯想到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世外桃源,遠離塵世的喧囂,充滿了寧靜與祥和。同時,他的山水畫也不乏一種宏大的氣魄。那連綿不絕的山脈,奔騰不息的江河,仿佛展現出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和無盡的生命力,讓人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感受到人類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從而引發對宇宙、對人生的深深思考。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一脈青山積蒼翠》
王界山的山水畫作品以其獨特的筆墨語言、深遠的意境營造、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成為當代山水畫壇的重要藝術成果。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山水之韻的詩意表達,仿若是一首無聲的詩,將山水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更能引發人們心靈深處的共鳴,激勵著人們去探索山水背后的詩意與哲思。
(文\成功美術館 蔣成蓮)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斜日密林煙嶂外》
畫家簡介:王界山,1963年生于山東省青州市,先后畢業于解放軍藝術學院、首都師范大學。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全軍美術家高級職稱評審委員,一級美術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山水畫高級研修班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畫導師工作室高級研修班導師。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性美術大展,并有獲獎。
成功美術館館藏王界山先生作品《陣陣清音入山谷》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