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5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三友先生作品《黃河灘》
“泊舟近灘山隱隱,望樓遠眺水遙遙。縱縮橫伸遠岸闊,墨跡水暈疏林邈。”筆者長期工作生活在黃河穿城而過、灘涂星羅棋布的古城蘭州,驀然看到西安美院教授張三友先生這幅,以其兒時老家大荔黃、渭、洛三河所見之景,為表現對象的河景灘涂山水畫作《黃河灘》,內心不禁遐想聯翩而神思超脫時序、視野貫通萬里,與畫家創作運思營造的宏闊、超逸之境共鳴共情起來。那水道縱橫分割的河中洲汀,蔥茂雜木掩映而高樓矮舍參差,油然生出怡然自樂的忘我畫境;隔岸相望的疏林杳渺、遐景迷蒙,與那群鳥翱翔、清波蕩漾的近景交映,亦不禁讓人思緒飛揚浩蕩起來。
從構成河灘水岸景致這典型畫面形象的筆墨語言形式來看,這幅《黃河灘》畫家的創構,顯然達到了“搜尋生石,按形求法”的狀物表現,窮其性表、“學貴心得”的求真體物,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語言與對象的極為契合。譬如自然而然又偶露留白的濕筆橫鋒、塊面平涂墨色筆象,或沉厚層疊而岸丘渾厚如踞,或豐沛潤澤而河灘平坦緩逸。還有其貌紛雜且毫不刻意的枯筆濃墨、設色恣肆逸筆草草,亦墨跡無序繁亂而得“不似之似”真味,卻愈顯河灘草木的蕪雜野逸情狀,又密密實實、層層疊疊而見河中小洲“以草木為毛發”的自然活潑生機來。再如淡墨迷蒙、用水賦勢而抽象寫意的遠岸恍兮惚兮之象,既有現實體察觀照的河灘遠景體涉表現,亦有筆墨造景理法上“遠林無葉,遠樹無枝”一般遠望取勢、近看取質的山水寫真之趣,亦還凸顯畫家主觀審美體驗的運思中,“遷想妙得”而來的悠悠鄉情、故土之思。
再由運布景致的章法角度,賞讀這幅《黃河灘》。畫家平遠遼闊、一望無際的整體取景,顯然與河畔岸灘的視野開闊、極目無垠自然山川之實極為貼合,又壓縮遠景、豐富中景取舍強調之,猶顯畫家主觀審美凸顯的河岸宏闊、流水湯湯自然大觀。而水面虛白處大小錯置的礁石、或寬或窄的灘涂、高低參差的洲汀,犬牙交錯、聚散虛實立意定景而見“收斂眾景,發之圖素”的取景摯誠,亦見音韻取勢、對立統一的辯證統一審美精神蘊涵,更見畫家“寫兒時老家所見”而產生婉轉曲洄、起伏綿延的“思鄉抒懷”主觀情感寄寓。
而與這大河川流不息,又日夜沖刷的水岸淺灘,恒久聳立的高塔望樓相較,那蔥郁深秀又隨四時流變、春榮秋枯的衣附植被,高翔低潛而因寒暑往來、自由自在的遷徙候鳥,還有“孤舟泊煙渚”“野曠天低樹”而悠游河川、向往自然的系舟游人,動靜之間盡顯畫家“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體道精神,絪蘊成趣、天人合一又見渴慕自然、“智”“仁”之游的山水之樂。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張三友,1940年生于陜西大荔,1963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曾任西安美術學院國畫專業主任。
作品《好雨》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行云流水》被柏林博物館收藏,《秦嶺春》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盤根錯節》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展覽有《偉岸》入選黃河畫展,《秦嶺深處》入選澳門回歸展并獲銅獎,《秦嶺》獲中國共產黨建黨80周年優秀獎,《長城頌》入選華夏之魂獲銅獎,《延安晴雪》入選西部輝煌中國畫提名展。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