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8
成功美術館館藏卜登科先生作品《溪山玉潔圖》
唐代韋應物有詩云:“萬物自生聽,天地恒寂寥。”中國畫家筆下“遠山一起一伏則有勢,疏林或高或下則有情……”的天地自然,這高下起伏、陰陽晦明對立統一而成的音韻化、節奏化、情致化畫面空間,往往又能運思遷想出與觀者的共鳴體合、共情感染來。賞讀《西部成功書畫家》近來刊載卜登科先生的畫作《溪山玉潔圖》,映入眼簾的是以水運墨而潑染澤漬、墨色輝光而交融相彰的筆象墨跡,繼而這黑與白、虛與實、中與西、混沌與凈潔、靜止與生動、具象與抽象、傳統與創造等等畫語諸相形式,對比而律又相協統一、交映成勢,帶給觀者恣肆汪洋、逸致飄然的視覺沖擊和精神感染。
就其畫面表象而言,既見濃淡有致、陰陽沖和而變化豐富的節律流動、厚重華滋的墨象色跡形態,又有充滿體積感、質量感的西畫塊面筆觸結構的廣泛涉獵熔鑄結合。這樣亦古亦今、亦中亦西的筆象形式,繼而以徐疾超逸、動靜跌宕、使轉果決……氣韻連貫、靈活多變的音韻律動草書筆法,隨宜賦象、應物勒形,勾斫出山巒參差起伏的形貌,點厾成崖石明暗碐磳的肌理。于是墨象濃淡相宜、色彩冷暖調和、曲圓環轉組合又銜際有勢,而見嶺巒向背、正側形質;還筆致疏密錯置、枯潤虛實、大小磊落亦絪蘊成彩,而見怪石嶙峋、坡坂疾緩;及潑破洇暈、滲透點染、烘托映襯亦和諧統一,更有煙靄蒸蒸、霧雨彌漫。如此猶顯畫家現代審美立意觀照自然的心象映射,與兼容中西表象語言優長的形式與內容、心象與具象的完美統一,進而意氣汪洋又音韻協律,生成的沉靜寂寥、清凈玉潔山水之境。
再有這幅《溪山玉潔圖》的圖構上,既有嶺脊聚散、峰壑開合,層巒疊嶂、橫亙奔趨,而與峨峨挺拔突兀、聳峙陣列奇錯的遠山,對立運布而成的縱橫交錯、起伏連綿之勢;亦見奇詭險隘山石遮蔽,蔥蔥郁郁密林映襯之下,而只見半邊屋頂的空境山房,亦隱亦顯安置所帶來無限遐想空間;更有畫面左下角的山澗碧溪潺湲曲迴、奔流不息,與中間斜向延伸的山峪空谷寬窄有致、綿延不絕,而成圓轉環抱、虛實動靜交響的自然天籟之律。再加上溪橋之頭策杖徐徐而來,似欲奔赴林泉、訪山尋友的閑逸高士,水岸淺坡處枝葉雙勾填彩、短線點厾亦或水墨暈淡的縱斜蒼郁雜樹點綴,與那云山深處的雅舍、密密匝匝的蔥林既對比鮮明而意趣盎然,又遠近呼應而神超境生,而有澄明清澈的畫家主觀意識,恣肆汪洋生發而遷想妙得運思,寄之于自然山水的如玉凈潔心象映射。
宋代理學大家程顥說:“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賞讀卜登科先生《溪山玉潔圖》此作亦有此感。目盡山川而心窮萬物,澄觀一心而體味天地,筆者的心境不知不覺間,亦通過畫家這恣肆爛漫的筆象審美感染,同其所營造的純凈山川交融在了一起,而靜聽萬籟俱寂,默觀萬象恒靜了!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卜登科,1975年生于山東日照,現為文旅部直屬中國國家畫院黨委(紀委)辦公室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評定正高職稱),北京大學首屆藝術學創作類博士后(2011—2013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文旅部直屬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中國山水畫創作實踐類技法碩士(2002—2005年),導師:龍瑞。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美術學創作實踐類技法博士(2005—2008年),導師:龍瑞。2008年7月博士畢業后分配至中國國家畫院工作。在畫院工作期間,于2011年1月通過北京大學博士后流動站選題研究答辯會,進入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后流動站進行課題研究并擔任美術系教授,屬北京大學首位中國畫創作實踐類博士后。2013年1月,經過北京大學博士后出站科研工作評審與綜合鑒定,創作實踐類學術研究論文《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山水畫筆墨融變分析與比較》(40萬余字),經評審答辯委員會專家一致通過出站,評審答辯評定等級:優級。
曾任職于新疆文旅廳(屬中組部、文旅部調配的第九批中央國家機關援疆干部,援疆三年)。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