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4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健偉先生作品《高士圖》
近現代以來的“西學東漸”影響,為當代中國畫的創作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注入了新的元素,尤其是將西畫的造型、體積等概念和方法,與傳統國畫筆墨音韻律動、豐富變化等基本規律的表象融合中形成的“寫實水墨”,成為20世紀中國畫壇上獨具時代特色的美術現象。賞讀《西部成功書畫家》近來刊載,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健偉先生的《高士圖》《清風閑來圖》《小園又春風》等,雖為古典高士、仕女寫意人物創作,但畫家深受時代“寫實水墨”語言影響,而呈現于作品畫面形象創構上兼容中西語言的實驗性畫語實踐依然很有意義。這不可簡單視作畫家將人物、山石等畫面物象造形體積,用以中國畫律動線墨表現的“中西”嫁接,而是畫家破除固有程式藩籬引入新的表現方法,尋求新的語言樣式,建構與契合時代精神和審美取象等畫面內容相統一協和,形成的觀念性的有意探究和實踐上的積極探索。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健偉先生作品《清風閑來圖》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美從何處尋》中,所引詩人艾里略的一段話令人深思,“創造一種形式并不是僅僅發明一種格式、一種韻律或節奏,而且也是這種韻律或節奏的整個合式的內容的發覺……”。這種藝術形象的語言形式與其內容、情感高度統一,也見于張健偉先生以現代審美視角創構的古典意象人物畫面中。如那山石幽篁映襯之下,笠帽拄杖悠游于山野間的《高士圖》人物所寫,畫家用以動靜縱馳的線寫勾勒,濃淡虛實的皴擦筆觸,應物隨形的體積留白等國畫線墨語言,所帶來造像上比例協調的人物形廓,鮮活生動肢體結構,明暗有致的衣飾肌理,及形似斬斫、碐磳突兀的塊狀石面體積感呈現,顯然可見西畫透視結構造型下的立體描摹和凹凸明暗影響。更見這為服務于主題內容表達和主客情感抒發,而調和中西諸法、相輔相成所形成的深中肯綮畫語形式和諧統一,形肖神活對象自然生活寫實反映,及產生的悠游在天地、陶醉于自然,樂而忘歸的活潑生命寫照。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健偉先生作品《小園又春風》
繪畫上節律生動的畫面形式語言,恰如其分的背景環境營造,需與統攝于畫面的物象主體和畫家寄寓的情感、思想主旨相協調。故而所有的媒材,都應指向“藝術就是感情”的宗旨和內蘊。譬如《春風閑來圖》中,或勾或染之下春日里嶙峋崖石苔草隨風而舞,疏疏離離的竹蔭遠近相照,綠意萌發的枝上鵝黃與搖曳生姿的線寫蕉葉交相輝映。枯潤有致的墨塊或疏或密隨形而賦,曲直井然的線寫或勾或勒隨類運筆,寄情山野的高士身姿瀟灑、神態悠然,抱杖而坐臥于這暖意融融的春風里,因情而造又見對象人物比例協和、修短有度的愜意姿態之寫,坐望遠眺、神意飽滿的閑逸韻致風采。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健偉先生作品《云從石上起》
還如這幅以音韻律動、跌宕徐疾的國畫筆線,因著樸拙天然石桌兩端或蒲團或交椅,相對而坐的兩位素衣高士,骨氣形似、以形寫形的《云從石上起》一作;以及崖石碐磳、疏竹幽幽小園間的古裝仕女,發髻半散、懶施粉黛、環佩不飾又清麗脫俗的《小園又春風》;再有如蕭然獨立秋風高士一般鳥雀,停歇于枝丫橫斜高處枝頭,與那低處參差盎然竹石輝映的《秋風知佳境》花鳥作品。畫家這簡潔精煉又變化豐饒的線律之寫,不僅有賦形國畫人物、花鳥筆墨取法的音韻情志涵泳,旁及西畫造型意識的逼肖、得體形貌表征。同時,亦見畫家以現代社會生活的審美視角,觀察古人生活情致、品悟古人生命意趣,進而與那“秋風佳境、野逸自得”而花鳥寓興的林泉象征,“有酒心閑、舉杯對飲”而開懷隨意的高士志趣,“小園春風、生機盎然”還春光明媚的美好憧憬等畫面內容,主客心物交融、運思遷想妙得。進而審美體合、表象反映的,這超越時空且迥然有別的自然生活里、畫面天地間,又性情截然不同亦還個性鮮明、神完氣足的典型人物形象和精神塑造。可謂體涉古今、融通中西,筆律意立而形肖神活矣!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健偉先生作品《秋風知佳境》
畫家簡介:張建偉,筆名張健偉,1983年畢業于河南大學藝術系中國畫專業,獲學士學位,1992年7月結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研究生課程班,2009年7月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術家協會中國人物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教育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教育界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評審委員,河南省高校教師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美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河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