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6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奎杰先生作品 《掩卷回首古今知》
中國人物畫畫法分為:工筆設色、白描簡筆、潑墨寫意和工兼寫這四種,不同的畫法最終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過繪“形”,進而傳“神”,再而體“韻”,最后悟“意”。人物畫家張奎杰先生,早期受到著名版畫家聶昌碩先生的影響,畫風簡約而意味十足。其所作的人物畫構圖看似簡潔隨意,實則精心安排,人物主體凸出,背景映襯相得益彰,故而觀其畫作,宛若穿越千年與古人同行同樂,樂此不疲。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奎杰先生作品 《聽春圖》
作品《春眠不覺早》中,張奎杰巧妙地運用簡淡的線條和色彩,塑造出羅漢酣睡于松枝上寧靜而安詳的神態。畫中羅漢身著紅色袈裟,雙眼緊閉,將頭深埋于胸懷之間,體態曲展自然,透露出內心的平和與自適。這幅作品每一筆線條,每一處落墨,都恰到好處。松枝的線條蒼勁有力,袈裟的色調溫柔光滑,這種簡淡卻不失韻味的筆墨線條,使得畫面既顯整體的和諧統一,又有局部的精彩細節反映。再看與《春眠不覺早》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聽春圖》,構圖、著墨也是較為簡淡。高士柳下撫琴,意境本就超凡脫俗,再加上那絲絲入扣的筆觸,將柳枝的柔嫩與春風的輕撫展現得淋漓盡致。琴音似乎在畫面中流淌,與周圍的寧靜氛圍相互交融。整個畫面的色彩運用也極為巧妙,淡雅之中透著一股清新,讓人仿佛置身于那春意盎然的仙境之中,沉醉而不知歸路。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奎杰先生作品《春眠不覺早》
《掩卷回首古今知》一作,畫家通過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刻畫出主人公伏案挑燈夜讀的場景。身后高高壘起的書卷,旁邊豎立的燈臺,以及案幾上散發著幽香的臘梅,也為這靜謐的讀書時光增添了幾分詩意與悵然。另一幅小品《清韻》,尺幅之間流淌出濃郁的文人氣息。畫家巧妙的運用墨色的濃淡變化來豐富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譬如案幾的深沉厚重與衣服的輕盈飄逸相互映襯,使得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極具立體感。而描繪藏家女的小品《酥油茶》中,畫家也注重筆墨線條和色彩的對比與和諧。帽頂上用柔和的線條勾勒出羊毛的層次感和松軟感,再用硬朗的線條描繪出藏家服飾的厚重感,加上衣領和袖口不同顏色的配飾,使整個畫面達到一種平衡與美感。手捧的酥油茶起到了點題的作用,泛紅的臉頰、嬌羞的眼神、烏黑的藏辮,都是畫家對藏區牧民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與深情描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奎杰先生作品《春韻》
在《春韻》中,張奎杰只用了單一的墨色描繪出辛勤勞作的農婦形象,繪畫風格雖偏向于版畫形式,卻蘊含著無盡的韻味。畫面中,長短、粗細不一的線條,條條剛柔并濟,剛處似斧鑿刀刻,利落而果斷;柔處若微風拂柳,輕盈而細膩。墨色也不事雕琢,有種“天然去雕飾”的質樸之美。整幅作品強化了農婦的真實存在,突顯其在歲月磨礪中的堅守與擔當。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奎杰先生作品《清韻》
總的來說,張奎杰的人物畫作品在“形”和“神”的塑造上精準細膩,無論是人物的體態、表情還是衣紋服飾等細節,都處理得十分出色,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以極簡的筆墨,演繹出豐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生活內涵。看似簡單的線條與墨色,實則是他對生活的敏銳洞察和對藝術的精湛提煉。在這簡淡之中,我們看到了繁華落盡后的本真,感受到了歲月沉淀后的寧靜,也領略到了畫家那顆追求純粹與至美的藝術心靈。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奎杰先生作品《酥油茶》
(文\成功美術館 蔣成蓮)
畫家簡介:張奎杰,字墨覺,1965年生于北京。少年師從聶昌碩先生學習版畫,后師從阿老、李少文先生學習速寫和國畫。創作有大量的國畫、版畫、宣傳畫、風俗畫和漫畫等作品。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奎杰先生作品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