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1
成功美術館館藏高維洲先生作品《靜水漁舟泊 雁鳴月中行》
“江楓漁火”和“漁舟唱晚”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江邊生活的常態,鸕鶿捕魚這項古老的捕魚技術是江西龍虎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自2009年開始每年舉辦的一次大規模比賽,在豐富該景區旅游內容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將中國這項古老的捕魚技藝發揚光大。高維洲先生的畫便是我們北方人了解這個漁家傳統生產生活的窗口。
成功美術館館藏高維洲先生作品《漁舟唱晚》
《靜水漁舟泊 雁鳴月中行》中蘆葦在江邊微風中婆娑搖曳,大雁在明亮月色中穿行而過,小舟在朦朦朧朧里靜靜停泊,鸕鶿在漁船橫桿上等待艄公,一幅歲月靜好的水墨畫卷徐徐展開。江邊蘆葦葉隨風舞,畫家用書法的用筆和線條,活靈活現將意境營造得動感十足,一輪圓月自江面緩緩升騰,江天夜月萬里清風,一行歸雁嘶鳴而來,幾片小舟桅桿橫斜,漁舟倒映影影綽綽。在有限的空間里,畫家交代的畫面內容豐富多彩,參差勻稱中非對稱的水墨濃淡將江水、遠岸歸于一統。從畫面不難感受它“咫尺千里”的氛圍和“一眼千年”的博大,胸襟中彌漫著“大江東去”的豪邁和“北雁南歸”的心緒,混雜交織著欲語還休的天涼好個秋;在皎潔的秋月下,一切靜謐而美妙,一切安靜而祥和。畫家移步換景穿插著自我對自然獨樹一幟的感受,將這種感受傳遞給讀者,需要的不僅是筆墨功底,更需要心底的靜穆觀照和溫情流露;所謂遷想妙得是也。
成功美術館館藏高維洲先生作品《江邊小景》
《漁舟唱晚》在山陬水畔取一小景,遠山如黛、近水似鏡,小碼頭柵欄外數葉漁船靜靜矗立,橫豎斜插之間井然有序,大大小小、遠近高低各不同,歇息在船上的鸕鶿望著江上飛鳥靜待夜幕降臨后,希望跟著船家的漁火開始大展身手。淋漓盡致的體現了自然和藝術的人性與人格,這樣的雙重性是畫家以生命的情趣神態,展現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道至簡的空寂、無為、不妄,才是畫面要揭示的意義所在。“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這以小見大在中國畫主題形象的完整性同時,更注重對背景的有意淡化,強調生命無大小高低貴賤之分,不淺薄、不空虛、不刻板、不俗氣通過對鸕鶿這個小生命模糊的描繪,展現畫家的大氣魄、大境界。
《江邊小景》用極簡的色與墨皴搽,將水天一色、渡口泊舟悉心描繪,一筆一劃見精神,渾然天成不贅言,構成了景到極致時聲息全無、大靜大美的藝術境界。在肅穆的小舟旁,惟見江河萬古不廢,時序擦肩而過。“風雨人生半杯酒,江湖歲月青燈酬;羈舟無日不漂泊,且就漁火寫春秋。”其實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常態,高維洲先生無言的畫作,把樸素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以簡單幾筆說得明明白白,故而其畫作有著難能可貴的煙火氣——江楓漁火舟唱晚,滄海橫流寄硯田。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金石開)
畫家簡介:高維洲 1957年生于錦州,遼寧鳳城人。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和首都師范大學美術系研究生班。現為海軍政治工作部文藝創作室美術創作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全軍大型美術作品展。曾在瑞士、北京、威海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出版有《高維洲寫意山水作品》《高維洲國畫作品輯》《高維洲鄉村民居水墨寫生作品選》《高維洲扇面作品選》等。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