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成功美術館館藏楊延文先生作品《月下行舟》
近現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中西繪畫在激蕩碰撞和交匯融合中,于之藝術理論和創作方法上,又都產生許多具有創新性的審美哲思火花,帶了一些契合時象的畫構藝術新境。當代著名畫家楊延文先生即是于之東西繪畫藝術思想交匯融合,以及油畫與國畫表現語言交融互參,進而開辟鮮明個人風貌的當代畫壇卓然大家。其得時代大家吳冠中先生親炙,所產生的富于現代感、創造性藝術理念影響和扎實的科班學習、訓練,及投身國畫創作實踐里的意蘊境界探索,充滿時代意象的自然人文景致畫面符號呈現,使之作品在外相語言表現和意趣情志營造的中西合璧中,都成為了這一流派的典型代表。進而使之作品往往于新穎、熱烈的墨彩畫面表象里,總能映射出意興情濃又天機盈渥、和諧安逸的中國精神和東方意境來。
譬如2025年“五一勞動節”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作品線上展,展出楊延文先生的這幅“墨趣彩韻,意興情濃”的《月下行舟》。其不循國畫勾皴表現語言程式,而融入西畫語匯的以墨代彩造像、隨形平涂渲染、應物點線象形,既見朦朧月色里,三五成群夜下行舟、川流不息的繁忙船運場景寫照;以及濃翠深碧滃暈渲淡、側鋒枯筆破皴,明暗幽藍、淺絳沉朱簇集點厾,或藏或隱或前或后排布的水岸樹木濃蔭掩映下,月影清輝籠罩里的粉墻黛瓦、閑逸寂靜村居景象呈現。同時也還見其或墨或彩隨形不拘的“以形寫形,以色貌色”畫面創構中,畫家主觀運思而寫意恣肆、求真取象,所帶來的墨彩分明又互滲交融、輝映相彰的律動之韻,賦形傳神共寫心求真怡然相諧的形神之趣,留白虛景與濃墨重彩寫實交映的陰陽絪蘊造境之妙,繁茂而靜謐水鄉風情與生機蓬勃盎然體照統一的生命意義追尋之真。
藝術是感性的,是畫家的直覺反映,是其心靈的映射,恰如《羅丹藝術論》中所言:“藝術就是感情”,楊延文先生這幅《月下行舟》所繪亦是如此。無論是或緋或翠而冷暖相和,又蘊藉自然、神氣生動的色彩之運,還是舟行徐緩、月夜靜謐、草木蓊翳、民居安閑的景物布陳,亦都是畫家給予對象生活最大熱情的筆歌墨詠贊美,是畫家藝術真象、生命真義探求的情致由衷畫圖傾訴。
故而,從《月下行舟》所攝物象寄寓象征意義和抒發的“意興情濃”來看,由之濃郁豐潤的綠色渲染層積里,而見樹木枝葉繁密所喻示的森森盎然生意移情;由之濃重酣暢的鈷藍、緋紅摶染造景中,又見幽謐月夜里猶然澎湃、浪漫的對比反差營景生情傾吐;還有那屋瓦灰白鱗鱗、粉墻雨淋斑駁相映成趣的典型“吳氏”江南民居勾染里,亦見那“小橋流水人家”一般的和諧悠然詩畫意境表達;再如月明江清、銀輝夜凝而明暗相構的水天世界里,錯落遠近還有序井然的夜航船運,所反映的熙來攘往時代繁榮景象象征來……再由這幅作品畫語賦象、運景造境內蘊的主觀審美情致承載視角賞析,楊延文先生這不拘墨彩、線面、布構畫語而從心所欲、應意而生的寫景造境,益加體現出畫家感情強烈、個性鮮明的“怊悵抒懷”所寄來。如那筆鋒撒開、有條不紊的枯渴點皴破開那醇厚潑彩,所帶來的林木茂密、叢簇郁蔚而形神兼備之象,也見骨力勁挺、血肉豐滿而結言端直、意氣駿爽的意識流動和主觀運思內質反映;還如那墨彩映襯、勾染組合營造的水鄉蔥蘢世界里,“月夜行舟綠水前”“濃蔭江村天地間”的水村詩意之景中,越加顯現出其山水畫面里東方意境,由形象到意象、心象的審美升華里,繼而貫穿始終的情緒迸發和精神放懷來。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楊延文(1939年9月—2019年1月9日),生于河北深縣,筆名柏樹村,堂號鑄劍堂,畢業于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曾任北京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北京市藝術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委員。1983年獲意大利第五屆曼齊亞諾國際美展金牌獎;1999年獲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2004年被授予黃賓虹獎。曾出版作品合集《楊延文中國山水畫集》《楊延文近作選》等。2019年1月9日晚8點50分,楊延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