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4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
他的山水畫格調高雅、清幽、曠遠、朦朧,仿佛來自遙遠的宋元曠野,有古意更有詩意,如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他天性使然創作的如同“婉約詞”一般的山與水,讓這個塵囂宣泄世界的人們在心靈深處找到了那安逸、靜謐的“武陵源”。他的畫筆仿佛來自繪畫藝術鼎盛的北宋宣和畫院,他筆下的山水宛如詩人王維筆下的“夜靜春山空”、“人閑桂花落”。他的青綠山水繼承傳統,有進行了現代意識上的革新,基調高古,又有時代積極向上、和諧共進的時代特色。他就是第十一屆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劉艷會先生。
劉艷會接受成功書畫家網記者采訪
記者:劉老師,您生長在傳統文化底蘊厚重的河南,五千多年的中原文化對中國歷代的畫家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您能談談“中原文化”對您繪畫發展的影響嗎?
劉艷會:中原文化在整個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了四個,這樣的政治地緣優勢對歷朝歷代的文化藝術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我目前的工作和生活都在河南開封市,而開封又是一座七朝古都,建城的歷史已達二千七百多年。尤其在北宋時期,開封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性大都市,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北宋涌現出了眾多影響千古的繪畫大家,像郭熙、范寬、張擇端、宋徽宗趙佶、王希孟等等。這個時期所創的作品在中國美術史上是是一座難以企及的高峰,千百年來對中國美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在此生活,沉浸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自然地受到他的影響。
我認為,宋代經典繪畫是一座非常巨大的藝術礦藏,我們當代的畫家應該好好的在里面挖掘。我在近幾年對宋代繪畫的學習和研究中,我深切的體會到,它對我的繪畫創作產生了深深的影響,對我的山水創作道路的探索和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引領作用,我受益匪淺,在今后的創作中我會更加堅守傳統。
“劉艷會畫家日”現場
記者:看您的“青綠山水”作品,既繼承了傳統山水的的高古、清幽、曠遠、又有時代的特點。您能談談在創作中您是如何把握“傳承傳統”和“體現時代”的?
劉艷會參觀成功美術館
記者:宋蘇東坡評王維“詩”、“畫”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您的“青綠山水”創作中要表達怎樣的志趣?
劉艷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繪畫創作者力求達到的至高境界。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的青綠山水作品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好評,也有很多人說我的作品中有詩一樣的意境。不敢說有,但這是我一直以來努力追求的目標。我覺得我的作品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實、完善、提高。比如,如何使我的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在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個性語言,在筆墨上如何再成熟一點等等,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這是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自己加倍努力。我相信,在經過自己不斷努力創作下,“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個境界一定會在我的作品得到充分的體現,也一定會更受到大眾的喜愛。
劉艷會 ,1963年生,河南省開封市人。現為第十一屆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河南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委員,河南省書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特聘畫家,開封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主持美協日常工作。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