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李夜冰辛苦耕耘70余載,耄耋之年仍未放下手中的畫筆,繪畫創作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幾十年來,他的足跡遍及祖國各地,甚至出訪40多個國家的120多座城市進行藝術考察,深入生活收集素材,其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吸收外來的藝術之長,成就了自己豐富的繪畫藝術語言。他是藝術家的榜樣,傾注一生為藝術。

李夜冰 “畫家日” 合影留念
記者:李老師,您從事美術創作70余載,對油畫、版畫、年畫、國畫、工藝美術、舞臺美術等藝術門類都有涉獵,您能簡單的給我們講講您美術創作的心路歷程嗎?
李夜冰:我從四十年代開始參加解放區的美術工作,當時國家文化發展的大環境需要做什么就要做什么,讓畫什么就畫什么。當時由于工作需要就畫了一些油畫、版畫、年畫等。文化革命中主要是畫中國畫,當時展覽也比較多,學習實踐機會多,接觸到了董希文老師、羅工柳老師、石魯老師、程十發老師、關山月老師等大師,并有幸在他們的教誨下學習創作。
退休后我跑遍全國進行寫生創作,經歷的也比較多。20年前我也曾來過甘肅,當時是和日本團一起來新疆、西藏、甘肅等地采風,對莫高窟的建筑、雕塑、壁畫等感觸都特別深。后來到異國城市進行考察創作,舉辦展覽。在創作中吸取了西方的色彩、光影的元素,豐富了自己在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

李夜冰作品 價格協商
記者:我在網上了解到您曾出訪世界五大洲40多個國家的120多座城市,進行實地的藝術考察和寫生創作,對東西文化的碰撞、交融對藝術發展的影響,您應該更有發言權。
李夜冰:是的,我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地舉辦過展覽,并進行藝術考察和寫生創作。有了這些豐富的生活經歷,使得我在創作中更好的吸收了西方油畫在色彩上、光層上的運用,探索文化藝術上的中西合璧。
各個國家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繪畫藝術特色,畫家繪畫風格的形成多少會受到其所在國畫的宗教、文化、民俗、民族等的影響,帶有他所生活大環境的特征。例如日本畫總體比較細膩,歐洲國家的油畫作品色彩柔和,光層對比強烈等。
畫家要保持寬闊的胸懷,即要保留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精華,強調民族精神,迎合時代,又要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現狀。這就需要有廣博的知識,去吸收、繼承、宣揚傳統文化,再把世界優秀的文化藝術精髓融入到創作中,把具有世界性的感動與美展現給觀者。
記者:李老師,您剛才提到創作要迎合時代,您如何看待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
李夜冰:畫家要有時代的使命感,要張揚時代的精神。在保持我們優秀傳統的同時,迎合時代。即強調民族精神,又要強調時代精神。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創作中融入時代的元素,表達中國精神。同時多向古人學習,多臨摹古人優秀作品,因為繼承傳統是創新的基礎!

李夜冰作品 價格協商
記者:李老師,您在幾十年的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語言,取得了可人的成績。您能給青年畫家們傳授一下您的創作心得嗎?
李夜冰:在幾十年的創作中,我總結出了簡單的“六法”,分享給大家,希望對青年畫家們的創作能有一點幫助。一、以色代墨見其筆,中國畫講究筆法和筆墨精神的力量;二、色墨混用求其韻,中國畫色墨豐富,韻味悠長。三、線面結合含其骨,線面結合,使得畫面生動和諧;四、疏密得當觀其勢,中國畫講究氣勢,講究一波三折;五、有法無法取其度,度法,就是要在理論的指導下發展繪畫藝術。六、有筆無筆重其神,中國畫注重氣韻生動,講究神韻。
李夜冰:1931年生,河北省井陘縣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中國中央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山西大學客座教授,山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記者 張琴琴 校對 馮宜玉)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