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式教育最可寶貴的理念,我以為就是“言傳身教”、“以德服人”。中國文化藝術(shù)的傳承正因為此而綿亙不絕。然,近百年的中國藝術(shù)教育受西風東漸之影響將此打破,只教學生糊口之技,而不知養(yǎng)德,中國畫發(fā)展之危機殆由此生。
所幸,國中美術(shù)界德高望重之張立辰先生,于堅持純粹之中國畫寫意精神之創(chuàng)作外,尤耿耿于中國美術(shù)教育之本我體系的重建。先生之所以有此文化宏愿和心力,得益于先生說的:在杭州浙美上學,聆聽了潘天壽等諸位德才兼?zhèn)洹⒆R見宏闊的老先生們的學識蒙養(yǎng),吃到了很純正的第一口奶,而潘先生所提出的“中西繪畫拉開距離”論,更是在張先生內(nèi)心深處播下了種子,在先生北上數(shù)十年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和教學中,這種理念漸次發(fā)芽、生長、成熟,也形成了張先生獨到的中國畫教學理念,即弘揚中國畫寫意精神,重建中國畫教學體系。而如何重建?張先生既有中國畫學理上的細致梳理,更重要的是,張先生不顧高齡,以“游于藝”的理念帶領(lǐng)學生外師造化,最重要者,張立辰、胡萍夫婦不計功利,數(shù)次帶學生下江南“訪師問學”,少則十數(shù)人、多則幾十人,這次更是多達百余人,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如他求學一般細細體會江南的品味和詩情,感受江南那些老先生們的高風灼見。
是故,壬辰三月之初,于江南煙雨中,北國百余學子,在先生和老師們的帶領(lǐng)下先是在蘇州西山賞冷梅、游曲園,盡管寒天不暖,梅蕊未開,但先生說,梅花之美,恰在冷艷中保持本色,蘊涵生機。也是,假如梅花漫開,妖妖艷艷,何來賞心兩三枝之美?
梅花或許真的要在寒冷中見其幽致,但在杭州中國美院學術(shù)報告廳4天的“訪師問學、求是得真”的活動中,在中國美院研究生處毛建波處長及其同仁劉海勇老師等大力協(xié)助下,邀請到了共計60余位江浙滬三地頗具聲望的專家學者,以熱情的心態(tài)、高屋建瓴的學術(shù)真知、高超而又飽含高情厚誼的筆墨示范,讓在場的學生品嘗到了如張先生所說的比滿漢全席還要滿漢全席的精神大餐和視覺大餐,也在中國美院掀起了空前的中國畫學術(shù)熱潮,套用中國美院很多老師和學生的感受說:中國美院學術(shù)報告廳從來沒有如此熱烈過。而此種熱烈的場面,想來是多少學習中國畫的學子們內(nèi)心所期望的,當看到那么多須發(fā)皆白的先生講述他們學習藝術(shù)的經(jīng)歷過往,講授他們親身感受到潘天壽等老一輩美術(shù)家的高風氣骨,用他們一生的繪畫實踐給我們筆墨示范,我作為親歷者,不由得說我們中國文士中“言傳身教”、“德才兼?zhèn)洹钡膸煹聜鹘y(tǒng)已然恢復,他也激活了很多親歷者內(nèi)心本已淡漠的雅懷和溫情,尤其是當我們在年屆八旬的曾宓先生的三石樓,看到曾宓先生和張先生以及毛建波老師等親切互動,筆墨晤談、乒乓切磋、聲歌蕩漾處,老先生們就是以他們樂觀的心態(tài),幽默的談笑,于雅玩中讓在場的學子感受到高闊的藝術(shù)情懷,此種身教自然要比死板的說辭感動內(nèi)心。
張先生曾說:作為中國畫家,常去博物館看古畫,相當于給“祖宗”上墳。而中國文化中將“天地君親師”牌位供奉中堂,是傳統(tǒng),更是德行。說明中國人內(nèi)心深處敬天地、守倫理綱常。正因為此,此次江南訪學活動中,有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由張先生、胡萍老師率隊帶百余弟子到杭州玉皇山新建的潘天壽先生詩亭和墓地行祭拜大禮。巧合的是,潘天壽先生的兒媳,也是潘公凱先生的夫人勵古儀老師正在杭州,聽聞此事,更是親自給學生們講述潘先生詩亭和墓地建設(shè)的因由。當此際,天降微雨,在煙雨山林中,張先生率隊于潘先生墓前靜立,百余學子手持素菊環(huán)列,天雨簌簌,雨霧環(huán)繞,周遭寧靜而肅穆,詩亭背后如巨幛的山石更是縈繞在雨霧之中,虛渺而巍峨。張先生一聲:潘老我?guī)У茏觽儊砜茨恕Q劢窃缫褱I眼模糊,學子們聞聲動容,其后更有學子雨中發(fā)自內(nèi)心的深情跪拜,更讓江南煙雨增添了些許動容,想必潘先生泉下有知,定當會心含笑。
當學子們的心還依舊徜徉在這些生動而溫情的記憶里,內(nèi)心的感動還沒有稍歇的空兒,我們又乘車踏上征途前往潘天壽先生筆下洋溢著盎然生機的雁蕩山,盡管此時山花未開,寒氣未消,但是雁蕩的煙云和雨瀑,早已把學子們求知若渴的心深深浸潤,半月間興游靈巖奇峰、東西瑤臺、大小龍湫、方洞排云、顯勝幽徑,或游、或攝、或畫、或?qū)懀幢闶峭黹g眾學子在雁蕩山腳下的偶或小醉,造化之奇都慢慢浸透在學子們的骨髓里,都將會在老之將至時,成為唏噓慨嘆的談資。
正是如此,江南的品味也如春雨一般慢慢滲透,煙雨中有詩情,也有德行,浸透在心里復又徐徐幻化到紙上。
——參加“訪師問學、求是得真”教育部張立辰中國畫博士課程班、寫意高研班,中央美術(shù)學院寫意高研班南下杭州訪師問學暨中國美術(shù)學院研究生中國書畫研修項目有感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wǎng)”文章均來自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