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的《唐人詩意》系列作品指向傳統中國畫中凈化物欲的美學思想,本期,藝術與投資周刊特邀他闡釋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文化之精髓。
美國花了很大的精力來推行波普文化,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傳統中國畫中的美學思想,無疑可以是現代人避免因為物欲的過度膨脹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
我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建立的一個重要來源就是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一貫認為:作為人而言的自我實現,并非物質可以滿足的,因為在中國人看來,物質滿足僅僅是最基本的層次,而精神滿足和身份滿足,價值實現的滿足更為不易。所以如果“思無邪”的問題解決了,藝術的教化功能發揮好了,社會的核心價值體系也就相對容易建立起來了。文藝在“成教化”之后,也必然會“助人倫”。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曾經深刻影響世界的大國,曾是一個思想家輩出的國家,所以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要在參與世界知識體系建構的知識生產中不斷推出新的整體性思想體系。比如中國畫承載的諸如“天人合一”、“和諧”、“和合”等文化精神,審美趣味,人文精神非常豐厚,這些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中國畫領域應該始終強調中國文化的大脈絡,強調對民族文化的整體認知和重視,強調民族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審美觀,進而落實到創作觀念、技法、手法上。
與此同時,“精神現代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的國家正在和平崛起,所以,還應該注意將傳統人文精神的創造性轉化置于現代的觀念和現代的價值體系標準內。因為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傳統是延續的,而所謂現代化或者現代性是一個相對的歷史概念。于是,作為中國畫畫家,重要的是了解傳統本色,并由此解釋它在現代生活中可能產生的精神資源意義。而且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創作出中國畫的嶄新經典。這就是說,中國畫的現代性,首先要從人類共同的文化高度處出發,然后才是必須立足本民族文化本位并創造新高度。這表示嶄新的中國繪畫文化要在交流、融合中自主創新。所以,我們要像當年的孔子那樣,能夠把“鄭詩”這樣的東西提升到“雅文化”的高度,從而使中國畫美學中的文化思想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
眾所周知,讀圖是人類在史前時期文字未誕生之前的原始圖畫開始的。有了文字以后,人類得以將自己的心靈奧秘存儲在文字密碼中。但一旦文字無法全部和有效的表達人類的思想、觀念、情感和意志的時候,就需要“立象盡意”了。重要的是,信息時代到來之后,未來世界可能讀圖將戰勝讀文。所以,以文化為基本屬性的中國畫必將大有用武之地。目前,是中國應該逐步走向“文化中國”的時代,并應該在國際事務中展示東方文化獨特的思維方式,將文化命運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進而與世界發展聯系起來。因此,中國畫畫家應該大力抓文化資本的積累和創新,以自我人格修養的崛起和相對完整的知識結構建構雙翼,來提升中國化在精神文化領域的嶄新形象。于是,也就是在這個層面上,我們必須注意,如果一個中國畫畫家沒有對隸屬于中國文化的哲學本體論、方法論、人生論這三個方面的系統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那他也必將一事無成。
總之,同一種文化形態內部同樣可能爆發文化沖突,所以中國古代的先賢縱酒意識到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是能夠浸潤人的美好靈魂,打磨人的美好氣質,影響人的美好行為的文化。在西方文化已經深入中國腹地的時代,以中國文化中蘊含的本體論、方法論、人生論為基礎構建我們理想的社會核心價值,傳統中國畫思維于此無疑大有用場。我們的繪畫不能只有技術高度而沒有精神高度,傳統中國畫的文化基因決定了中國畫的形與神是不分岔的,畫家筆墨中的技術性問題在本質上就是精神性的問題。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