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1
日前得見陳鳴樓先生和他剛剛創作完成的《南宋皇城圖》,這是一幅縱0.5m,橫38.0m的長卷,進一步得知是畫家耗時10年之作時,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北宋有張擇端為汴梁(今開封)繪制了聞名海內外的《清明上河圖》,為世人還原了一派熱鬧繁榮的北宋都城汴梁景象,也給后人留下了可供研究宋朝民居、民風、民俗的圖像資料,文獻價值不言而喻。而至于南宋,因偏安等歷史原因總是與國力的衰落、頹敗交織在一起,其都城臨安城(今杭州)的繁華鮮有人知,當時的熱鬧繁榮、古城舊貌、民風民俗,只能在文人墨客散落的詩詞歌賦中去追憶,對于寓居在杭州幾十年的陳鳴樓來說,這未免不是一種遺憾。由此,繪制還原一幅《南宋皇城圖》,為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增磚添瓦,便成了他的初衷。
陳鳴樓繪畫并非科班出身,他的專業是機械,后又創業數十年,如今兼營的環保企業在全國已頗具聲譽。陳鳴樓自幼愛好書畫,在管理企業的同時,對繪事一直勤于鉆研,技藝日漸精進。在繪制《南宋皇城圖》前夕,他創作了15米長卷《湖山新霽圖》,接著耗時18個月創作了百米長卷《春日湖山行》,圖卷中描畫的各種姿態人物逾萬,所以又名《萬人游春圖》,在當時就因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而獲得業界好評。陳鳴樓的繪畫絕非是成功商人的舞文弄墨和附庸風雅,藝術在他心中,不是錦上添花,而是一項可以為之堅持、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在陳鳴樓身上,有著管理人舉重若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更有著當下畫家群體中難得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對待藝術的執著和堅毅顯得尤為純粹和真誠。
《南宋皇城圖》的創作過程十分漫長,從清晨到日暮,披星戴月,斗轉星移,一晃就是10個年頭。他經常為了斟酌一方布局、一種格式而廢寢忘食,反復琢磨。在當下浮躁的美術界,不求名利,不計回報,花費10年心血精心繪制一件作品,實屬罕見。而對陳鳴樓來說,每一次創作中遇到的難題都是走向真理的必經之途,10年創作之路中的酸甜苦辣仿佛歷歷在目,而其過程本身更像是一種人生的修為?!赌纤位食菆D》長卷的創作最后終得圓滿,這也足以見證了一位畫家的赤誠之心。
《南宋皇城圖》是一幅工筆畫,屬歷史風俗畫的范疇,全圖布局嚴謹,用筆古樸自然,生活氣息濃厚,整個畫風有明四家之一仇英的風貌。繪制建筑群、人物及物體等的大小比例與《清明上河圖》有些類似,但在高度上增加了近一倍。陳鳴樓在兼營企業的30年里,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名山大川盡在心中,他逐漸養成了一個習慣,繪畫時不打底稿,真正做到胸中有丘壑,將自然之景化作心中之景,具體到一幅畫中,講究氣韻連貫,畫的雖是工筆,但畫面中流露出的氣息鮮活生動,色彩清麗文雅,頗有幾分文人畫的意味。
南朝謝赫在論述繪畫六法中,其中之一就特別提到經營位置的重要,唐朝張彥遠也曾說:“經營位置,則畫之總要?!睔v來中國畫家都十分重視構圖研究,這一點也在陳鳴樓的《南宋皇城圖》中得到彰顯。在沒有粉本的情況下,要駕馭信息量如此大的畫面,如果不用幾何學的原理去布置、透視根本是拉不開的。常人眼中的難點,對于機械出身的陳鳴樓來說,正好成了他的優勢?!赌纤位食菆D》布局嚴謹,人與物體之間比例自然協調,人與人之間或靜或動,俯仰之間,各有姿態,各成故事,十分難得。
在敘事情節的建構上,陳鳴樓的縝密巧思體現得淋漓盡致,作品主要表現的內容有:宋高宗攜大臣前行為岳飛出征餞行,后宮皇后嬪妃和宮女太監等外出郊游至六和塔觀賞錢塘江波瀾壯闊的潮汐景觀。全圖繪制范圍從錢塘江到中北橋(今杭州),范圍其實超過了原來的臨安城,因為比例精準,又是在原有歷史框架的基礎上建構,所以許多杭州人熟悉的地名都能在長卷中一一找到對應。經粗略統計,其作品上的人物56ooo多位,牲畜37ooo多頭(匹),轎子70多頂,馬車60多輛,船舶180多艘,還有眾多飛禽走獸未計。
既然是還原南宋皇城的圖景,尊重歷史,尊重文獻是基礎。陳鳴樓10年來查閱了無數唐宋史料筆記和宋代名家畫作,一邊創作一邊研究,自學成了宋史專家,幾乎投入了全部時間來從事研究和考證工作。為了準確地繪出南宋時期的建筑格制,他翻閱研究《營造法式》等建筑古籍,實地踏訪全國的南宋遺跡。在繪畫過程中發現了許多亟待考證的遺留難題,從此帶著問題去創作便成了常態。對于南宋城墻的材質問題,一直存有疑義,歷史文獻中并沒有確切記載,行家也各執一詞,有人說是用夯土,有人說是石頭,有人說是青磚。為了真實地還原歷史,陳鳴樓走訪了杭州相關檔案館、圖書館、萬松書院等機構尋找佐證,但收獲不大。一次偶然的機會,聽在萬松嶺游玩的老杭州人回憶起,70年代拆掉了的古城墻材質是磚,并用手比劃了長寬厚的尺寸,這一發現讓陳鳴樓欣喜若狂,他隨即又走訪了杭州相關檔案館并和宋史專家商討,而這一結論也被研究人員所認可。
南宋是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高峰期,我們不僅有四大發明,隨之創造的軍事武器,云梯、流炮、槍、箭、船都是先進的,后來的元明清都有借鑒。在《南宋皇城圖》中,南宋的戰船、戰車等大型裝備,配劍、弓箭等小型武器裝備與整齊劃一的軍隊隊列在作品中有較多展示,這在一般的繪畫作品中并不常見。雖然古代文獻中有對南宋武器的圖解,但多數存在物體比例失調的弊端,陳鳴樓認為如果把這些留給后代作文獻資料是不夠科學的。陳鳴樓精通機械原理,他利用自身優勢將文獻資料進行消化和掌握,根據文字描述對物體按比例縮小復原,將過去文獻中不相稱的失調物體進行糾正,使南宋時期先進的武器裝備科學地在作品中呈現,這也是繪畫歷史上的一個創新,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除此之外,南宋民間流傳的三十六行手工技藝作坊和制作現場都得以原汁原味地展現:南宋官窯制作宮廷瓷器的場景、眾婦女養蠶和編制器具的場景、繅絲、制茶現場,得以藝術性的還原,這些古老的制作工藝,都有詳細的制作流程,又像是一部部的圖解,生動而鮮活。只有畫家幾十年深入生活、深入實踐的積累,才可能對制作工藝有如此切實的了解和表達。
“一墨繪宋史,武穆辭早歲,作者心誰知,歷史終可見。”《南宋皇城圖》完成之際,陳鳴樓自作詩一首,是對一段繪畫歷程的總結,也是他十年艱辛創作心路的真實表達。
原載《美術報》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