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是已故山水畫家王康樂的兒子。從父輩開始,王家祖孫四代均受繪畫熏陶,家族成員中有再出山水畫家的,也有任藝術院校繪畫教師的,孫兒剛會握筆,就會信手涂墨。1960年代,在父親引薦下,王克勤跟隨畫家錢瘦鐵習畫。奈何先生過世很早,王克勤的繪畫也中途擱淺,倒是留下先生遺作不少,包括先生絕筆之作——兩本錢瘦鐵山水小冊頁。
王克勤后來從事的是工程設計方面的工作,雖然還是要繪畫,但多半是些精密的工程圖,與文人山水畫作有著天壤之別。但習畫、收藏成為他沿襲至今的兩大愛好。
王康樂先后師從黃賓虹、鄭午昌、張大千三位先生學習山水畫,跟活躍在當時的老畫家過從甚密。黃賓虹、張大千、謝稚柳、朱屺瞻、錢瘦鐵等這些在我們聽來可望而不可即的藝術大師,全是王克勤身邊叔叔伯伯輩的人,打小王克勤就跟隨父親去這些老先生家串門,先生們在一起談書論畫,王克勤就在一邊旁聽。
也許是太過熟悉父輩們的文人雅集,先生們的音容笑貌影影綽綽猶在,時光已過幾個十年的輪回。王克勤將自己的藏書房取堂號“山海居”,與現實保持著一定的疏離感,里邊藏滿了老先生們的畫作,父親王康樂,恩師錢瘦鐵,還有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吳昌碩、朱屺瞻,甚至還有明代四大家、清代四王、揚州八怪等的作品,有些藏品輕易不示人。
王克勤說,“其中有不少是老先生們畫給我的,都寫有我名字。當時畫不值錢,跟老先生談天,聊到興起時他們提筆就作畫。有些是自己去文物商店買的,當時的畫極便宜,像林風眠的《貓頭鷹》小品,才賣25元錢,其他人的畫就更便宜了,只要幾塊錢一張。后來開始有意識地收藏,專挑自己喜歡的畫家。像父親的這些畫家朋友,他們自己也都愛收藏,會從他們手里收一些古代作品。”
王克勤說他最喜歡的是黃賓虹的作品,認為他是被低估的畫家,價值沒有完全被發掘。與王克勤緣分最深也最淺的當屬恩師錢瘦鐵。1959年,剛參加工作的王克勤由父親領著去錢瘦鐵家拜師學畫。父親也給二哥王克文找了師父謝稚柳。說起父親的安排,王克勤說,“每個人的個性、心性不同,父親給我們找的師父都不一樣。父親覺得錢瘦鐵是老畫家,他很好,又是老朋友,就讓我跟他學。我那時候什么也不懂,覺得這個老先生好就經常跟他學畫。”王克勤僅跟他學了四五年,“文革”就開始了,錢老1967年因病去世,師徒緣分難以為繼。因而也說他與錢瘦鐵緣分最淺。
王克勤收藏錢瘦鐵的畫作自然最多。錢瘦鐵是我國現代典型的文人畫家,在書法、篆刻與繪畫上卓有成就,與吳昌碩、王冠山被譽為“江南三鐵”。王克勤書房的其中一個抽屜,藏的都是錢瘦鐵的卷軸,有師父當初贈予,也有日后悉心收藏。
1966年,“文革”開始,錢瘦鐵挨批斗,所藏書畫、印章、書籍等均被抄走。為排解師父的孤寂,王克勤經常偷偷跑去看他。錢老雖然挨批,在花園里掃地,但得空還偷偷為王克勤創作了一本山水冊頁。有時王克勤還能在一旁觀摩,雖尺幅小如巴掌,但24張,畫面張張不同,囊括了江浙一帶的山山水水,神形儼然。細細品味,錢老疏朗幾筆描摹的均是萬徑無蹤、孤帆遠影等山水意象。
冊頁完成后一兩個月,王克勤再到他家,便聽師母說錢老已于幾天前去世。師母轉交給他的另外一本冊頁,還剩兩頁沒有畫完。“給你畫一些東西留下去,以后可能人家會知道我的藝術。”回想數月前,錢老的話言猶在耳。王克勤認為是錢老過謙了,實際上當時他已經很出名了。
錢瘦鐵畫梅,以草書圈梅,水墨淋漓,王克勤很喜歡。前幾年,他在美國看到有人收藏了一幅錢老的《紅梅》,便花錢將其買回。
1987年,錢瘦鐵遺作在上海美術館(微博)展出之際,王克勤找出這兩頁錢老的未竟之作,請同為山水畫家的陸儼少為其續筆,作品終于因而完滿。這兩本長12厘米、寬16厘米大的冊頁,是錢瘦鐵藝術生命終止前的絕筆之作,也是王克勤最喜歡的海派畫家作品。
錢瘦鐵去世后,王克勤沒有再拜師。后來經常跟隨父親去朱屺瞻家,開始喜歡上他的作品,那時朱老已經81歲高齡,“朱屺瞻是中西畫結合得最好的一個畫家,畫面融合了強烈的色彩、濃郁的墨色,造型樸厚,富有創造性。”王克勤藏有朱屺瞻從81歲開始一直到100歲每個時期的作品。
王克勤共有兄妹5人,其中有3位都走上了專業的繪畫或美術教學道路,王克勤卻越來越多地偏向收藏的路子。對于當下的藝術品市場,王克勤坦言已經超出自己想象。他翻開筆記本,上邊清晰地記錄了黃賓虹作品的價格走勢,1980年代,香港蘇富比(微博)和佳士得拍賣他的一本冊頁只需四五萬元港幣,當時來說已經不得了。去年,在杭州的一個拍賣會上,黃賓虹冊頁拍出2800多萬元。
古稀之年王克勤仍是拍賣場上的常客,看到喜歡的作品還像當初20多歲的小伙子時動心不已。這次上海朵云軒拍賣,他便托朋友拍下了四幅心儀的作品。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