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

《荷香十里》1992年作

啟功(后排左一)與夫人、母親和姑姑。
□學問
淺易風趣意味深長
啟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書畫家,他的舊體詩詞亦享譽國內外詩壇,故有詩、書、畫“三絕”之稱。
“先生的學問都是通的,先生做詩詞時更多是從常識出發,繞了一圈講明白以后又會回到常識”。在侯剛眼里,啟功雖然是八旗子弟,卻是讀書人的做派。他不僅在書畫藝術上有極高造詣,在古典文學創作和研究上也造詣精深,通過啟功發現的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因為啟功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代表。
啟功在《啟功韻語自序》中,稱自己的詩“絕大部分是論詩、題畫、失眠、害病之作,而且常常‘雜以嘲戲’。”啟功對自己的自嘲,是因為他敢于自我否定,他的詩詞的語言是淺易風趣的,但內涵卻是意味深長的,在風趣的文字中讓人回味著內涵,人生最簡單的智慧盡在其中,可見啟功真善美的品格。相比之下,宋代的蘇東坡、辛棄疾等詩人的作品中,也包含著風趣。而啟功的風趣,卻更淺顯易懂,將生活的真理完全展現出來。
人品性格盡顯書中
書法是啟功最為人熟悉的學問,啟功的書法作品筆畫遒勁俊雅,筆法爐火純青,在傳承古人的基礎上自成一體,一筆一畫寫出了啟功先生恒久的人格魅力,成為中國當代書法文化的瑰寶。但是侯剛表示,啟功不太喜歡人稱他“書法家”,更愿意人稱他“教授”“學者”。“先生總是說,他的主業是教師。”
直至啟功離世前,慕名求字者仍然不少,啟功則不論尊卑都不忍拂意。侯剛說啟功寫字時不擇硯墨,宣紙下墊幾張舊報紙就章法天成。晚年后,年事漸高的啟功很累,卻始終保持著寬容大度、豁達幽默的處世態度,仍然為求字者書寫。
啟功的學生、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趙仁珪如此評價,“啟體”書法是在長期學習傳統書法的功底上逐步滲入自家風格之后形成的,最終形成了外柔內剛、自然灑脫、清雋儒雅而嫵媚華美的“啟體”。啟功在輔導別人書法時,最常強調的是要把筆與筆之間的細節關系交代清楚。然而,“功夫在詩外”,要想更深入地走進啟功先生的書畫世界、更本質地領略啟功先生的創作精髓,還須超越紙面筆墨的局限,走進他的心靈世界,去探求啟功的學養、氣質、品格。
啟功的書法一定要結合人格氣質去欣賞,藝術家梅墨生也表示,啟功的書法具有極高的象征性與代表性,人格高尚,是藝術界學習的楷模。
《中國書法》雜志社長、國際書法家協會主席劉正成分析,啟功的作品有兩大特點。一是作品具有很高的人文價值,這源于啟功對舊體詩的研究,所呈現出的是啟功作品并不是唐詩宋詞的技法臨摹,而是透露著他個人的生活境遇,在劉正成看來這才是傳統文化精髓的繼承。另一方面得益于啟功全方位完整的知識結構。劉正成提到,啟功在古典文學、書畫鑒定、印章鑒賞等很多領域都有深刻的研究,這些方面的造詣都體現在了啟功的書法創作。
與書同源美學風格
啟功最早接觸的其實是畫。侯剛介紹,啟功的理想就是成為中國文人畫家,主要是臨摹中國傳統文化,啟功的書畫,只是抒發自己學問上的感想。“先生在1957年之前的作品,表現的都是很地道的中國文化,主要是山水方面,因為先生認為,山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啟功少年時期便追隨自己的老師學習書畫,喜歡向名家當面請教,他過眼的古今書畫名作不計其數,在擴展了眼界的同時,加上經常舉一反三,抓住了書法的規律。但啟功對自己的評價卻是:“字不如畫,畫不如文物鑒定。”啟功說因為寫字不像畫畫費事,所以他也樂意寫字,因而也就寫得多,影響大。
趙仁珪表示,啟功的畫也極見傳統的功力,勾勒皴染,無一筆不見功力,空靈淡雅之中,頗饒秀麗超逸之美。山水畫層次豐富,意境高遠,竹石畫韻味醇厚,靈動婀娜,與其書法具有同樣的美學風格。
用印高手從不篆刻
曾經任西泠印社社長的啟功,并沒有系統學習過篆刻印章,所以其印章篆刻都是出于他人之手。但是啟功先生對于印章知識的博學、對于印章鑒賞的能力達到了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啟功的學生、西泠印社會員之一的金煜主要研究啟功在印章及鑒賞方面的成就。
啟功用印的審美取向是規矩嚴謹、端莊穩重、大氣樸素的,然而啟功使用圖章風格迥異、見解獨到、意蘊非凡。為了提升整幅作品詩書畫印結合的表達效果,啟功不拘泥于傳統的圖章位置,將其與作品的整體章法結合在一起。“迎首章一般打在首字及第二字之間,但啟功先生根據章法的需要會打在第一個字上面,這樣會使整個條幅顯得更為寬廣,這是啟功先生的創意。”
在1989作的畫作《葡萄》中,啟功題詩三首,每首詩旁邊都有印章,共8枚。“從整幅畫來看,有一種斑斑駁駁的趣味,如果單獨將每個印章挖出來,又是一幅作品,我認為這種組合很有趣味。”
□展覽
早期山水畫亮相國博
進入國博北區二層11號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紅竹圖為底圖制成的大幅海報,海報上題字“啟功遺墨展”,其中“啟功遺墨”為啟功生前親筆題字。從左手邊進入展廳,啟功的早期山水作品一一呈現在眼前。啟功的山水作品多出現在1957年之前,之后在書畫方面,啟功以書法居多。本次展覽共展出131件啟功作品,后20年的作品占到80%,其中北師大收藏的作品有30件左右,其余多是從藏家和拍賣行借來。
展廳內兩幅遙相呼應的訓則還有一段故事。《啟功全集》出版委員會委員侯剛介紹,書于1993年的“師垂典范范示群倫”原打算作為北師大的校訓,但是啟功覺得這個難于理解,太過“文氣”,于是建議改為“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并于1997年題字。
內廳多為啟功小幅作品,包括扇面、冊頁、小品等,多幅紅竹圖頗為引人矚目。后期啟功除了書法創作外,多畫小尺幅作品,紅竹圖是其中的經典題材。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在展覽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啟功先生是北京師范大學的著名教授,他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古典詩詞創作、文物鑒賞等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成為一代國學大師,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和中華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據悉,啟功遺墨展分國家博物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博物館兩個分場展覽,共展覽啟功各個時期的書法、繪畫作品兩百余件,全面反映了啟功的書畫成就。展覽將于8月4日閉幕。
□新書
《啟功全集》全景呈現
7月26日,與展覽同時舉行的是《啟功全集》首發式。據了解,為保存和弘揚啟功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精細策劃、精心組織編輯出版《啟功全集》。
北師大出版集團總經理楊耕介紹,北師大出版社自1985年首次出版《啟功書法作品選》以來,二十多年間陸續出版了啟功先生的學術著作與詩歌、書畫作品集和相關研究資料圖書超過100個品種。2005年啟功去世后,北師大出版社開始著手編輯出版《啟功全集》,并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列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由于啟功本人沒有收存自己的著作和書畫作品,通過多年的搜集、整理,最終確定《啟功全集》共20卷,前10卷為著述,包括詩詞創作、講學、口述歷史、書信、日記等,后10卷為書畫作品,匯集了啟功創作的冊頁、成扇、手卷、橫幅、立軸等。
□聲音
電腦字庫啟功體失真
現在的市場上,啟功的假作層出不窮,侯剛表示,啟功從不打假,這源于啟功的性格非常謙和,對自己造成的傷害,他能容忍,他認為那些制假的人都是在自娛自樂。“只有在遇到與中國傳統背道而馳的事情時,他才會站出來。”
對于現在電腦字庫里的“啟功體”,侯剛提出了不同意見。“電腦只是機械地將每個字的中心定為幾何正中間,但每個中國字的中心都是不一樣的,用電腦技術勾勒出曲線后,是以幾何為中心的,因此造成了失真。”侯剛表示,其實啟功體并非啟功自己所寫,因為當時啟功年事已高,所以由學生代寫。
雖然啟功生前多次說:“你若是通,自然會明白字的精髓;若是不通,愣是按照錯的字體練習,也沒有辦法。”但是,多年來侯剛的心愿卻是將電腦中的啟功體還原成真正的啟功體。
□啟功小傳
啟功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畫大師、文物鑒賞大師,在古文字學、金石學、史學、古典文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極高的造詣和突出的成就。其書法作品自成一家,被人們譽為“啟體”,2001年文化部為啟功先生頒發了“蘭亭終身成就獎”,2002年又頒發了“造型表演藝術創作研究成就獎”。作為一位獨具風格的舊體詩人,啟功先生的詩作深厚堅實,意境深遠含蓄,格律嚴謹工整,語言典雅豐贍,深具古典風韻。
□白描
生活:簡樸風趣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便與啟功生活在一起的內侄章景懷回憶,啟功在生活中很簡樸,在家穿衣吃飯都很隨意,從不穿套頭的衣服,因為覺得套頭衣服不透氣。
對人和善的啟功飲食也非常簡單,雖然喜歡喝酒,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酒的顏色在不斷變化,從喝白酒到黃酒,到啤酒,再到飲料。
在章景懷眼里,啟功是個有才又很風趣的“才子”,他往往對生活中的事情用有趣的表述方式解釋。以酒為例,啟功就有自己的獨家秘方:啤酒兌雪碧。
教育:勤懇執教
啟功雖然在生活中風趣,但對教育卻是一絲不茍,他重視的不是“言”,而是“行”。啟功在北京師范大學執教72年,在侯剛的記憶中,啟功從來沒有休息過。
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時任校辦主任的侯剛也會協助啟功處理日常事務。那時候本來是應該由學生做這些事務的,但啟功怕耽誤學生學業,侯剛就承擔起了所有事務。侯剛現已年屆八十,但與啟功共事的點滴小事依然歷歷在目。“先生自己怎么做的,旁人看得清清楚楚,先生不允許自己出一點錯。”
學問:做“冰糖塊”
啟功在世時一直強調:要做小書。他認為厚書未必能讓人讀明白了,有時候讓人讀完反而更糊涂了。啟功的老師、原北師大校長陳垣有句話:“做學問要做冰糖塊,不要做白砂糖。”啟功正是遵循陳垣的教導,他自己先把問題研究清楚,然后再把問題表述清楚,然后就凝結成了冰糖塊。
冰糖塊放水里可以化成一碗糖水,讓很多人受益。啟功做自己的作品就是要做成冰糖塊。侯剛回憶,啟功的教誨終生難忘,做學問要深入淺出、言簡意賅,自己先理解,說清楚,才能提煉精華。
□投資
市場穩定兌現性強
建議500萬購繪畫200萬選書法
為紀念啟功先生一百周年誕辰,在今年春拍中,北京匡時、文津閣、華辰三家拍賣公司共舉辦了3場啟功專場拍賣,成交作品總量為79件,總成交額達到3211萬元。業界專家表示,啟功目前市場兌現性強,建議繪畫作品不超過500萬,書法作品在200萬以內可購入。
>>現狀
市場循序漸進作品兌現性強
截至7月31日,雅昌統計顯示,啟功上拍總拍品12622件,總成交額近10.5億,成交率達70%。在今年春拍中,北京匡時、文津閣、華辰三家拍賣公司共舉辦了3場啟功專場拍賣,成交作品總量為79件,總成交額為3211萬元。
在6月5日北京匡時舉辦的專場中,上拍作品30件,最終成交22件,總成交額為1454萬元,成交率為73%;北京文津閣6月1日舉辦“啟功的書畫藝術”專場,上拍作品27件,最終成交27件,總成交額達到888萬元,成交率為100%;北京華辰5月11日舉辦的“百年啟功”專場拍賣會上,上拍作品共計32件,最終成交30件,總成交額為868萬元,成交率達到94%。
在劉正成看來,啟功目前的市場價格絕非泡沫,而是循序漸進的提升。上世紀八十年代早期,啟功的作品非常便宜,直到九十年代以后才開始穩步上升。
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回憶,1983年啟功的作品才50元,90年代左右在幾百元,直到90年代初有了拍賣市場后漲至幾千元,2000年后才上萬,2005年藝術市場整體火熱的情況下出現幾十萬,直到2010年后過百萬。劉尚勇分析,啟功的市場很早就已形成,一路走高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標志。劉尚勇強調,啟功的市場非常穩定,他并不屬于“增值性”和“投機性”市場,但是其作品的“兌現性”非常好,幾乎是拿出一件賣一件。
>>分析
小字優于大字中期勝過晚年
劉正成表示,啟功的字受到康熙、乾隆、董其昌、趙孟頫等人影響,風格細膩典雅,點劃精到,主要分為“行書”和“行楷”兩類,偶爾也會有“小行草”。藝術價值方面,劉正成認為小字比大字優,中期比晚年好。尤其是70歲以后的啟功書法氣道力量都不夠,再加之社會活動的影響和干擾,不如60歲之前的韻味深厚。
在繪畫方面,劉正成也指出上世紀八十年代前的作品較好,目前價高也源于早期畫作少、耗時長,因其稀缺性拉升供需關系。劉尚勇亦指出,啟功的繪畫市場先于書法,且啟功本人更看重其繪畫造詣。劉尚勇也認為啟功的繪畫格調更高,只是后來作品少導致市場萎縮。
無論是書法還是繪畫,由于啟功的作品并沒有很繁難的技術,因此市場上出現的“贗品當道”現象較為嚴重。數量上來看,劉正成認為不會低于90%。有人曾拿贗品去給啟功看,啟功對贗品自嘲:“比我寫得好!”
>>預測
沒有莊家操盤市場波動不大
從目前的漲幅來看,劉正成認為這符合啟功的文化底蘊以及社會地位。啟功的作品價格跟當代藝術家相比并不算高,和古代相較也比較合適。在今后的市場中如沒有大型資金操作,短期內不會出現暴跌暴漲的趨勢,屬于非常成熟穩定的藝術家。
“一個價”是啟功有別于其他藝術家的市場特點,劉尚勇分析啟功目前的市場價格并不能以平尺計算,最多跟字數有關,小幅尺寸字數偏多會略貴。總體來講,啟功的市場源自占有“名家書法”的市場需求,因此是“啟功”決定市場而非具體作品本身而論。
據劉尚勇透露,啟功的市場籌碼分散并無大莊家操盤,再加上啟功在世時“手很松”,因此民間尚有很多未面市的作品出現,由此,啟功的市場很難受大型資金背后炒作的影響。
>>建議
繪畫500萬內書法不超200萬
劉尚勇認為,啟功最好的繪畫作品應在500萬以內,書法作品不超過200萬是目前市場比較合理的范圍,否則屬于炒作成分。對于市場顯示的數據,劉尚勇指出不能摻雜偶然成交的因素,例如100件有90%的真實成交,其余10%均為炒作。
目前啟功的作品雖然數量多,但因其良好的流通性,精中選精,還是有機會買到好作品。對于“贗品”問題,劉尚勇也表示無法規避一些以假亂真的作品,但是在標桿性市場,選擇有品牌的大公司,幾乎可以避免高價購假的問題。因此,劉尚勇建議選擇正規市場,切忌貪便宜。
藝術市場評估專家劉新惠表示,啟功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家,但就目前的市場價格而言,啟功的書法已超過“明清”,這一點在劉新惠看來追求高價有風險。因此劉新惠建議花同樣的價格寧可選擇歷史上有定論的藝術家。而對于啟功的價格,劉新惠認為3萬至5萬一平尺比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