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泰山畫院成立,鞏連仁被泰安市文化局調到畫院任專職畫家。視野寬了,知識多了,思維方式變化更大,他渴望成為中國美協會員的愿望更加迫切。他決心在最短的時間里進行超常的努力。當首都舉辦各種美術作品展覽時,他不惜自費坐十幾個小時的火車進京專門去看展覽。為不耽誤正常工作,他通常周六晚上去,第二天看一白天,周日連夜趕回來。為了作畫,他激情四射,可以通宵達旦創作、可以連續一天不吃不喝也毫不在乎;在創作國畫[泰山魂]時,全身心投入創作的他竟然一個禮拜沒有下樓。為全面提高藝術修養,他認真研讀過的理論專著超過了幾百冊,體會文章寫滿了幾十個筆記本;為了提高書畫造詣,他吸收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名家藝術之精華,并獨具匠心在繪畫題材、形式、技法等方面大膽創新。由于藝術修養比較全面,凡中國畫的各個畫種他都能拿得起,尤其擅長山水、人物畫。通過不懈努力和探索,他在繪畫風格和藝術上終于自成一體。他的山水畫作品,給人以大氣、厚重之感。
近年來,他對宣傳泰安和泰山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為了畫泰山,每次進山都帶回厚厚的素描畫稿。幾年來,僅畫泰山的作品,摞起來有等身之高。從這些素描畫稿中,人們不難想到,他付出了多少汗水與艱辛,走過了一條多么艱難的藝術探索之路!他的作品之所以給人大氣厚重之感,能畫出泰山“神韻”,其根源正在于此。在思想與藝術的把握上,他追求質與量并重的目標,他筆下的一大批山水畫新作,從立意到取材,無不是圍繞泰山的山水而創作。

他筆下的泰山,或千峰挺秀,或孤巖傲立,或一松一石,或一溪一泉,無不體現著泰山獨特的精、氣、神。這期間,他創作的《泰山挑夫》、《泰山古道》、《泰山魂》等一系列表現泰山、泰山人、泰山精神的優秀作品成為精品。如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的《歲月蒼桑》; 入選“2002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的《泰山古道》,參加“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中國畫大展”的《山里人》,躋身“全國第十七屆新人新作展”的《泰山巖巖》,以及參選文化部主辦的“中國政府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國畫展”的《泰山頌歌》等一大批代表作。這些作品不但參加了中國美家協、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性美術作品展覽并獲獎,一批力作還在北京、香港、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內外巡展引起轟動,并得到了中外書畫藝術專家的肯定。一次,一位西安書畫愛好者慕名專程而來,將他創作的人物小品《三個和尚》求得3幅墨寶,作為貴重禮品轉贈給某省、市、區組織部長后,專門給他打來電話道謝。連一些外國朋友也通過有關部門收藏他的墨寶哩!他的作品,筆下的線條不去追求老辣,也不追求狂放。仿佛“曹衣出水”,絕非“吳帶當風”。“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拔山伸勁鐵”。

許多畫家畢生追求的這一境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以柔克剛,以柔出新,能瀟灑自如地用丹青妙手揮毫潑墨。記者看到他的許多人物畫,其線條柔柔的、疏疏的、淡淡的、雅雅的。如初春的細柳,似舞女的纖腰,造型古樸稚拙,人物趣味橫生。全國不少文化名人和專家多曾贊曰:“鞏先生畫中的人物‘美中見拙,拙中見神’,簡潔含蓄,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和耐人尋味的余地。”在書畫創作中,他謙和的為人和作畫時放松的心態則構成了稚拙的風格,其稚拙趣味并非是所有藝術家都能夠駕馭的,這與書畫家的心境、藝術修為和筆下工夫息息相關。國家文化部和全國美協名家曾稱贊他是“近幾年中國畫壇涌現出的有為畫家之一”!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