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花鳥畫家,我從藝已經50年了,剛剛對花鳥畫有了點想法,卻已經年近70,禁不住感嘆人生苦短,危機感越來越強。
在從藝的道路上,我還是比較順利的?,F在有很多人對我進行了肯定,但我自己感覺還要努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學而知不足”。研究生剛畢業的時候,我認為自己還能在畫院干25年,如今一晃三十幾年過去了,這三十幾年給我的感悟就是人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我之前抓住過一些機遇,也錯過了一些機遇,現在回想起來完全是因為自己當初不夠用功。假如我當時再用功些,現在會有更大的不同。
去年美術報名家班開課的時候,我講過一句非常有感觸的話,我告訴學生,自己肯定可以把大家帶上正確的學習花鳥畫的道路。只要大家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在名家班中我經常講一個問題,就是到我的班里學習不能學我。中國畫講傳承和源頭,陸維釗先生曾經告誡我:“書法唐之前可學,唐之后不可學”。除了行書在明代出了很多大家外,其他書體在唐代及以前就已經集大成了。正楷顏魯公、褚遂良、歐陽詢等都很有代表性;隸書在漢代就已蔚為大觀;草書唐代有張旭、懷素;篆書更是在秦之前就有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我們要取法乎上,從源頭學。我強調了“師古人之心,不師古人之跡”的古訓。比如學半年的黃賓虹,不懂的人看看也會覺得很像,因為他面貌強烈,很容易模仿,但是要學到他的精神,學到水墨華滋的程度是一輩子的事。有些人也許一輩子也學不到,因為還要有天賦、感悟和對中華文化精神的理解。我們強調筆墨,筆墨非常重要,但筆墨不是全部,懂筆墨未必能夠畫出好畫,因為好畫中有中華文化的精神。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