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是藝術家,他們在生產實踐中都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的。這是就整個人類活動而說的,那么繪畫藝術作為一種專門滿足人們審美需要的藝術產品,就更應當按照美的規律而創造。作為中國畫,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美的規律之外,還要遵循中國傳統繪畫的規律。就一般的審美規律來說,一件繪畫作品,有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但藝術表現上首先要求形式的完美,因為繪畫藝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它呈現在觀賞者面前的首先是一種形式,沒有形式,內容便無從表現。同時內容和形式又不是割裂開的,有形式,必有內容,而且內容存在于內心,而心靈的外化,就表現為一件繪畫作品。當藝術家的藝術作品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審美體驗,那么觀賞者就會透過藝術家的作品感悟這種審美體驗,和藝術家進行心靈的交流。這就要求藝術家創造的形象具有美的特征,而只有“適于使心靈發生快樂和滿意”的作品才具有“美的特征”。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特征,一是線條,二是筆墨。中國繪畫一開始就以線條為主要造型手段,從巖畫、陶紋、畫像石直至后來的壁畫、宮廷畫、年畫莫不如此,且線條又以柔媚見長。這是符合美的規律的。筆墨是傳統中國畫的又一顯著特征,中國畫區別于西洋繪畫的本質特征。
中國畫要符合中國人的欣賞習慣
丑陋怪誕的形象,僅僅存在于一些特殊的場合,比如某些宗教或有神靈的地方,往往作為一種圖騰崇拜或者宣揚某些教義而出現,而作為審美對象的繪畫藝術,絕對不會有丑陋怪誕的形象,應該是美的。就是吸收了許多西方文化的今天,也是如此。比如世界級美術大師畢加索的繪畫作品(這里說的都是復制的印刷品),除了講美術史應用或畫展上有仿作外,幾乎沒有人拿這些畫作作為美化家居環境的裝飾品。眼下有人為了創新,繪制了許多粗糙丑陋的作品。但這些作品同樣只能存在于畫展或畫冊之中。我主張唯美,同時喜歡大膽探索的作品,只要它符合審美規律。流派紛呈,才能表現出藝術園地的百花齊放。而且我也認為,藝術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曾見過畢加索早期的畫作,是很美的,任何藝術作品,只要有人喜歡,就有他存在的價值。同理,許多人喜歡的藝術作品,同樣也有反對者,這是很正常的事。
我們追求美,也要吸收西方繪畫的長處。去年一段時間,出現了一些固守傳統文化的人士,對于吸收西方繪畫作法采取排斥的態度,連對借鑒西方繪畫技法、融中西繪畫做出巨大貢獻的徐悲鴻也有微詞,而且對實行了幾十年的素描寫生也興師問罪,甚至要求叫停素描寫生。這是不妥的,因為它是繪畫的基礎,沒有這個基礎,就沒有很強的造型能力。正因為有了這個基礎,現當代一些畫家的作品,就技法而言,遠遠超過了古人,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們應當敬重古人而不薄今人。
和諧之美也是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習慣的,這一思想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據稱周朝太史史伯就已經提出“樂從和”的思想,認為美就是和諧,和諧就是美。此后經過孔子等儒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到了晉代,《晉書·摯虞傳》中明確提出“施之金石,則音韻和諧”,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造就了中國人的審美習慣。音樂是如此,繪畫也是如此。在一幅畫中,畫面的布局,節奏,形式的和諧,色彩的配合,都要恰到好處,這樣才能使人有美的愉悅。
正確理解“書畫同源”
對于“書畫同源”,現在許多人理解為繪畫中的書法用筆,即強調一個“寫”字,在這種氛圍下,唯美的工筆畫也顯得失去了話語權。在無限夸大寫意的誤導下,出現了一些糊涂亂摸的所謂大寫意,實在沒有多少美感可言。一些人以為寫意畫,就是像草書那樣一兩分鐘內完成一幅大作品。毛澤東曾經以“繪畫繡花”來對比反襯疾風暴雨式的“革命”,說明繪畫是一種細心靜氣的工作。有人寫文章稱,國畫大師齊白石好些作品題字“一揮”,其實做得很慢,并不是人們想象的一揮而就。對于“書畫同源”的“源”字的釋義,有的學者講得很有見地,認為,“書畫同源”的“源”,應指“心源”。從字面講,有相同、相通,也有同出一源之意。但更深層的意思應為藝術作品的產生來自藝術家的“心源 ”,對于繪畫來說,這是真正的源頭。張庚《浦山論畫》中說:“書,心畫也……畫與書一源,亦心畫也。”所以古人一直重視“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原則。關于這一點,在西方美學中也能得到佐證。例如英國著名唯心主義哲學家休謨認為,“美只存在于觀賞者的心里。”“美不是事物的屬性,”是人心的產物,每一個人心顯出一種不同美。這與張庚的論述如出一轍。這也正好說明同一個對象,不同的畫家描繪出來卻是千差萬別的原因了。
以上引經據典的目的,旨在說明不要被書法用筆中的“寫”給誤導了,中國畫還是以創造出美的形象為原則。因為論及傳統中國畫,其欣賞、品評往往以南朝齊梁畫家兼理論家謝赫的《古畫品錄》中的“六法”作為原則。在六法中講到筆墨原則的,具體就是“骨法用筆”,而“骨法用筆”指的就是運用線條作為骨架進行造型的方法。在這個意義上講,就有書畫同出一源之意,它融合了漢字書法中用筆的規律和美學原則,體現出線條的力度、質地和美感。通過不同的線條去體現筆墨的動態、韻律、節奏、勢向,以寫神、寫性、寫心、寫意為目的。所以說,寫意性是中國畫的精神實質。而六法都是為了造型,而這個型必須是具有美感的,第一位的,要求是“氣韻生動”。
中國畫如何追求美
■蘇自勤
通常情況下,我們把繪畫藝術稱作美術,其要義就在一個美字。只有美,才能打動人,只有美,才能給人以精神愉悅。正如希臘化時期的伊壁鳩魯派所言:“美如果不是使人愉悅的,就不是美的?!庇绕涫莻鹘y意義上的中國畫,不論是山水花鳥,還是人物風俗繪畫,無不如此。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