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葉芳芳
10年來,我國的文化產業也由萌發到興起,逐步走向了迅猛發展的階段。2002年,十六大明確劃分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強調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兩分法”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依據,對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2009年7月,國務院通過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指出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標志著發展文化產業已經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2011年,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由此,文化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03年開展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以來,我國文化產業年均增長率達15%以上,高于GDP,年均增長5—7個百分點。2009年,盡管遭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文化產仍保持著較快的發展態勢: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8400億元左右,比2008年增長10%。
從2004年到2010年,文化部先后命名兩批共4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4批共204家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催生了一批有較強實力、競爭力、影響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發展壯大一批產業集聚效應明顯的文化產業園區。據測算,2010年國家級園區基地的收入平均增長率都在40%以上,國家級園區基地的總收入也達到了2500億元,總利潤達到了365.2億元。
文化資源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土壤,文化創意則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種子。從上海世博會上的高科技《清明上河圖》,到北京798園區、上海8號橋、深圳大芬油畫村;從《舌尖上的中國》紅遍神州,明星博客如日中天,各類談話、“平民選秀”節目做出品牌,到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遍地開花,文化產權交易迅速崛起,藝術拍品倍受追捧、交易價格屢創新高……中國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在借鑒全球智慧、結合金融資本、激活豐厚歷史文化資源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拿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動漫產業來說,在動漫基地集聚效應和政策鼓勵的“雙重護航”下,具有完整產業鏈的“動漫之都”呼之欲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精品動漫”闖入視野,雖然起步較美國、日本晚,卻極具爆發力和潛力。中國動漫產值從2005年不足100億元,到2011年已增加到621.72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40%,驚人的速度增長證明,中國已成為世界動漫生產大國。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文化創意產業日益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范圍內成為經濟發展的產業翹楚,正在形成一股頗具影響的創意浪潮。
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它的未來充滿了機會,更充滿了挑戰。對我國而言,除了憧憬和激情,更需要理性。如何正確理解文化產業包括美術產業的發展繁榮、內涵外延,是政府、藝術家、理論家們面對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值得深思的問題。應大力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但不能泛產業化。只有科學、妥善地保護優秀傳統文化,重視文化產業內容的質量和層次,文化產業的發展才會愈行愈健。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