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心畬《秋荷落雁》
溥心畬(1896~1963)原名愛新覺羅·溥儒。北京人,滿族,為清恭親王奕之孫,曾留學德國。主攻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書法,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又與吳湖帆并稱“南吳北溥”。
書法功底、詩文格調
高過張大千黃君璧
溥心畬為人師,但他自己卻無師,他在《自述》中說,他在治經之外,學作古文,而當時家藏唐宋名畫甚多,便日夕臨摹。“始習南宗,后習北宗,然后始畫人物、鞍馬、翎毛、花竹之類”。
但從他的畫中看,他早年還是習北宗較多。筆多直線,筆重而墨輕。山水以斧劈皺為主,“北宗畫”線條剛硬,水墨蒼勁,而溥心畬的線條雖直硬卻并不剛猛,而且水墨及設色都很清秀潤雅,這和北宗畫不同。因為溥心畬畢竟是一個文人,甚至可以說他是一位學者,經學、古文、詩詞皆精。他又是舊王孫,粗俗氣自然不會有,所以他筆下自有一股清氣、秀氣。
雖然他的書法一直很好,但他早期因無師指點,不知如何把書法筆法用之于畫。后來,他以賣畫為生,不得不對繪畫作一番研究。雖仍用“北宗”法,但變剛硬為柔和,化蒼勁為瀟灑,這其中,他的書法功底起到作用,也已經知道如何把書法筆意用之于畫了。他又借用工筆的手法,用淡淡的、潤潤的顏色一遍又一遍地染上去,愈顯得清凈秀潤。
文人畫中,清氣、秀氣、純正之氣最為高尚。在渡海三家(溥心畬、張大千、黃君璧)中,書法功底、詩文格調及畫中的清秀之氣,皆以溥心畬為第一。所以,有人說溥心畬是文人畫家中品格最純正的一位,陳傳席認為這話是有根據的。
臨寫別人作品更有內涵
溥心畬雖然以臨寫古人甚至同時代人的作品代替創作,但別人作品的形式經他的筆墨再現出來,就流露出他的修養、內涵和精神追求。形雖同而神則不同,給人的感受也不同。
別人畫中的山頭、樹木、人物,一旦搬到他的畫中,氣息、格調也就變了,很多畫比原作還要好。他后來的筆法也強調“古意”。他曾跟他的弟子說:“你為什么要學石濤呢?那簡直跟四王差不多嘛。為什么不取法乎上?什么叫上?上就是愈往早走愈好。”
“其作品本質上屬于沒落士大夫階層,與廣大的社會以及我們生存的時代,似乎沒有什么聯系。”陳傳席認為這話很有道理。溥心畬是舊王孫,他的思想的根基還是士大夫階層,他不可能畫出時代的新精神和新面貌,因而他也不可能真正地成為一代大師和楷模。所以,溥心畬只是一位有特色的文人畫家。
溥心畬經常告訴他的弟子和明友:“與其稱我為畫家,不若稱我為書法家;與其稱我為書法家,不若稱我為詩人;與其稱我為詩人,不若稱我為學者。”然而,溥心畬為世人所知者,仍然是他的畫。他去世后,臺灣有媒體報道稱,“王孫漂泊天涯老、書畫自留千秋古”,提到的仍然是他的書畫。
名家點評
中國當代畫家只有兩個半,一個是溥心畬,一個是吳湖帆,半個是謝稚柳。
———張大千 著名畫家
繪畫造詣,實在是天資所成,或者說天資遠在功力之上。
———啟功 著名書畫家、文物鑒定家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