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社會各界紛紛捐款,文化藝術界的捐款狀元是范曾先生。接下來,美術界、演藝界的著名藝術家很多都有捐款,但是總體看,美術界的捐款數量不如演藝界。兩年后,玉樹發生地震,軍方率先垂范,曾作硬性規定,要求一級美術師捐款不得少于10萬元,一位將軍級畫家只捐了個零頭,說,我不是一級,我是三級。國家養一個將軍級畫家干什么呢?養到70歲,要耗費多少納稅人的血汗錢呀!大宅子、好房子、畫室里放的大案子,不都是錢嗎?為自己大把花錢毫不吝嗇,對社會有所奉獻就斤斤計較,這算什么名家?沽名釣譽,不思報恩。養尊處優,近乎忘本。據說某位大畫家也想慷慨一把,認捐100萬元,但左看右看,一番權衡之后還是改為50萬元。我猜想他不是心疼錢,而是另有原因吧。
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記載:“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比缃?,“老九”們成了香餑餑,苦盡甘來,政府寬以待之,百姓厚以愛之,有本事可勁折騰,由此形成天價畫家賴以存在的社會環境,使得一些人披著文化外衣,放開手可勁斂財。難怪崔永元恨聲道:“我不罵商人,也不罵藝術家,但我要罵冒充藝術家的商人,和把自己當商人的藝術家?!?/div>
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笨鬃佑终f:“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見于《論語》)
老子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止常足矣?!?見于《老子·46》)
孟子說:“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做事是要講究分寸呀,大王您要想想清楚呀。孟子又說:“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非不能也?!衔崂?,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見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國家管理靠規章制度。做人處事須遵循祖訓。只可惜一些書畫名家,過去無書可讀,今日無暇讀書,文化人遠離文化,書櫥上難見經典,難免出現“5·12”大地震認捐時的尷尬,不是出自良知,而是被動敷衍。套用賈德江先生的話:“這叫硬傷?!?/div>
回想魯迅、王國維、陳寅恪那代人所處的年代,漫漫長夜,朝不保夕,但文化人并沒有迷失,一座西南聯大,在炮火硝煙中培養了眾多棟梁之材。一脈文化傳承,支撐著民族的巍巍大廈。為了共和新生,人民福祉,大批的文化戰士前仆后繼,為民請命,道德文章,彪炳史冊,人文精神,光耀千秋。比起他們的偉岸來,我輩實在顯得瑣小,萎靡。由于無知無畏,反倒自命不凡。大肆索取而不思回報,人品卑劣卻道貌岸然。
不要說那代人,那些代表民族風采的正人君子、飽學之士,就說畫壇吧,李可染、黃胄等人才走出多遠?李先生平易近人,謙謙君子,一生修為,人格魅力很自然地透著一種光彩,同他的作品一樣感染人、打動人。黃先生賣畫建館,惠及后人,他天生大才,勤勉過人,畫室里的燈光幾乎夜夜亮到午夜。我曾聽老同志嘆息說,現在這茬畫家同前輩相比確有差距,那代人的德行到周思聰就完結了,畫壇至今很難出現周思聰先生那樣的人物。在周先生的豐碑面前,我們理應反思,為什么會這樣?除了環境因素,市場作祟之外,我們自身是否也有責任?也須坦誠檢討呢?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