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4
書畫重新唱主角
與2010年秋拍關注度最高的瓷器雜項相比,今秋的主角將由書畫取代。
今年春拍中國嘉德推出的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就以4.225億元刷新紀錄,近期剛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拍中國書畫拍賣專場更是創下7億港元的總成交額,超出估價3倍多,刷新蘇富比中國書畫拍賣紀錄。業內人士觀察,盡管大部分拍賣公司的秋季拍賣會還未舉槌,但無論是從此前各家公司的拍品征集,還是已經印刷的拍賣圖錄來看,中國書畫將成為秋拍關注的主角。
本次秋拍,中國嘉德推出齊白石1931年為著名碑帖鑒賞收藏家文素松所作的《山水冊》十二開,堪稱齊白石寫意山水的問鼎之作,也是今秋最為重要的齊白石力作。其他拍賣行也紛紛拿出精品競逐,如北京保利推出的齊白石《桃花小雞》、《游蝦茨菇》,匡時推出的齊白石《阿彌陀佛》,翰海推出的齊白石《芭蕉書屋》,北京永樂的齊白石《人物》四條屏等。
此外,各家拍賣公司今年都加大了海外征集力度。上周,匡時從美國征集到了一件國寶級的書畫作品,元代六位文人共同書寫長達近十米的《崇真萬壽宮瑞鶴詩唱和卷》,這不僅是古代書法的重要發現,更是研究元代詩歌和古代道教文化的重要文物。
而被看做內地秋拍坐標的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拍上,一場“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成交率為82%,成績不俗,但另一個“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的常設專場”,成交價含傭金才勉強達到預估價7.5億港元的一半,兩場瓷器拍賣結果反差之大也預示著今年內地秋拍瓷器市場將有一番調整。相比之下,當代藝術品市場的調整行情或勢在必行。
受外圍經濟環境的影響,內地投資收藏者為了降低風險,投資保值成為首選。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調查,跟以往一樣,今年秋拍中國近現代書畫成交還會好于古代書畫,而關注早期油畫的收藏者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這當然也要靠有價值的拍品支撐,目前已知北京誠軒有一幅徐悲鴻“枯井藏畫”之一的《喜馬拉雅山全景》,這幅作品是繼《放下你的鞭子》、《愚公移山》之后,徐悲鴻抗日戰爭時期在新馬地區時創作的又一幅重要油畫,也是現存唯一一幅以喜馬拉雅山全景為題材的作品,自海外藏家手中征集。經典繪畫一直是翰海拍賣的主打板塊,此次亦有重磅作品推出,其中最重要的作品非張文新的《間苗》和何孔德的《祖國來信》莫屬。
億元俱樂部擴容待定
隨著收藏拍賣市場的不斷壯大,億元拍品成為近兩年春秋拍的一個熱門話題。不過,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只有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成交過億,以1.687億港元的成交額刷新了明代瓷器成交的最高紀錄。而與今年內地春拍時相比,曾有15件拍品躋身億元俱樂部,秋拍大拍開槌在即,億元拍品能超過春拍時的這個數字,在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下并不明朗。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摩藝術品指數共同出版人梅建平認為,秋拍的藝術市場會繼續看好,秋拍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尤其是中國書畫,也許會看到新的拍賣紀錄。但他也強調,中國藝術市場能否繼續保持快速上漲,主要看各大拍賣公司推出的拍品,是一般的拍品還是特殊的拍品。若年底前全球經濟能持穩,今年秋拍的藝術市場也許會再創新紀錄。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認為,億元級的拍品可遇不可求,無論其出現的時機還是成交價格的高低都有很大的偶然性。“高價拍品的沖力會減弱,但是好的作品還是會有好的表現,受股市、樓市影響,社會閑散資金還會進入。”北京誠軒拍賣公司總經理左京華說。
民國書畫待走俏
飛速刷新的藝術品價格,讓很多傳統收藏家和中等玩家已經難以承受,他們不得不加快挖掘那些價值洼地。
左京華做錢幣拍賣已經十多年了,據她介紹,2000年之前,一場錢幣拍賣也就二三百萬元的成交額,國內收藏者的購買力很有限,超過20萬元的拍品基本上都被海外買家收入囊中。2007年以后,市場開始擴展,眾多新藏家擁入。今年春拍上北京誠軒機制幣的成交超過8000萬元。
而今年北京城軒秋拍上,近現代機制幣中俗稱“七二反版”的1889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七錢二分銀幣銅質樣幣、1890年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六厘、七分三厘銀幣樣幣都很引人注目。另外民國幣中的中國臺灣著名錢幣收藏家劉改造先生舊藏“1916袁世凱中華帝國洪憲紀元飛龍L.GIORGI簽字版金質樣幣”和民國十七年張作霖像紀念幣雖未上拍已經有一些藏家表示出濃厚興趣。
左京華認為機制幣的通貨、“大頭”、“小頭”存在局部的炒作,但不會因為某個莊家的資金鏈斷裂而影響到整個市場。不過,春拍的行情太高了,如果秋拍照此定價勢必會影響市場成交,賣家也意識到了市場形勢已經發生變化。目前,北京誠軒整體下調了機制幣的估價,有些拍品的估價比春拍的成交價低50%,很多價錢太貴的拍品暫時不準備舉槌。
今年秋拍,香港蘇富比重點策劃了《民國名人書法專輯》、《金城與民國初年北京畫壇》等專場拍賣,以適應收藏市場越來越多參與競投民國時期書畫的藏家。“大家都只關注到張大千、齊白石的以百萬、千萬元計價的作品,但是真正的收藏家對于從10萬到上百萬元的民國時期書畫漲幅更加敏感,他們已經看到了新的價值洼地。”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說。
2009年,香港蘇富比曾舉辦過《民國初年南北山水名家》專場,當時基本都是十幾萬二十多萬元的成交價,但現在有“海上四大花旦”之稱的唐云、江寒汀、張大壯、陸抑非等人之作品,漲幅已經開始明顯放大,幾十萬、上百萬元已不在話下。對于近幾年一直在高位上的藝術品市場來說,價值洼地沒有絕對只有相對。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