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聚成先生作品《好山好水好人家》
馮聚成先生的山水繪畫,無疑是具有扎實的傳統功力,也更是有豐富的自然景物攝取獲得,和深徹的情感寄寓、性情吟詠反映于林泉物象造化的。故而我們能從其畫面中,觀察到嫻熟的筆線勾皴、水墨暈章的傳統山水繪畫語言運用;也可于其所取山水對象的生理特性、形象氣質造寫和彰顯中,看到畫家深入自然當中“身所盤桓,目所綢繆”感物于象的鮮明特征抓取;更能感受到其愛戀山川自然、志寄林泉山野,而神游天地的主觀思想映照。
以《西部成功書畫家》近期刊載馮聚成先生作品《微風出禪意》來看,其近景巖石崖壁輪廓的勾勒,頓挫曲折而見筆跡剛柔之變;斑然紋理的皴擦,點斫劈砍又見筆鋒正側調整;苔點雜草的疏密,渾點層積、長線寥落也見其運筆動靜之韻。再有峰崗、丘巒之上叢生的雜木構寫,或濕筆重墨、或枯筆淡墨,線條實處渾圓沉著血肉豐滿,筆寫虛處筆斷意連筋骨峻拔;枝葉處理上,或枯枝縱橫穿插,或墨點密密匝匝,疏朗處可窺見密林深邃幽遠之勢,密實處也可感受到草木葳蕤郁郁生機。還有哪水色豐潤、筆線密織的中景森森林木,墨色相參、水分充盈、大筆揮寫而墨暈飽滿的蒼莽遠山、天際云嵐等等,無不見畫家生發物象、造化景色,扎實的國畫山水筆墨功底和富于古意的筆墨內蘊。亦見其不落古人程式窠臼,靈活調整繪畫語言中,其靜觀自照、立象自然的主題表達。
馮聚成先生作品《微風出禪意》
還有《青山有約》一作,以峰巒參差如聚,景物層層推進的遞進形式,經營畫面、布置山水。畫家于皴勾一體淺坡之上,安置以或松或柏、或槐或榆的雜木交錯掩映,構織出畫面的第一層近景空間。其后一個空間,以蜿蜒回環、如趨似奔的主峰為界,左側山道銜接處木架浮橋半露,右側村路延伸,叢林背陰處村落房舍錯落,洲汀阻塞、喬木揖讓處溪澗潺潺,或疏或密、或聚或散對比鮮明、布置成勢,而見國畫山水“位置經營”之奧妙。再后面更遠、更高一個畫面空間中,其左水墨氤氳、山象朦朧的烘染襯托下,瀑澗如飛練掛于山間,與前面的木橋相為呼應;其右遠松疏疏落落植于嶺崗之上,水墨漫漶恣意,線面交錯迷蒙,而見煙云蒸陶、云霞明滅的虛實媾和。其后主峰山麓左突右沖、環環往復綿延,而奔向一起一伏的遠山煙嵐。皴筆肌理亦漸模糊虛淡,也見古人遠山無皴、遠水無波之法。這幅《青山有約》筆墨語言出古入新、個性鮮明與前作相近,山水布勢上近景深遠、中景高遠、遠景平遠,以游覽式視角步移景換,散點構勢突破時空,帶來可觀可游、可居可臥的山水之景,也營構出心神皆入山水、神意傾注天地的徜徉與自由畫境。
此次刊載馮聚成先生的另外一幅作品《好山好水好人家》,山石大小相間,峰嶺山脈連綿,主峰挺拔、次峰如趨,以“三角”之形構成畫圖主架。再有溪瀑潺湲有跡,拱橋銜接峰崖山道,草木點綴山水罅隙,山嵐環繞峰要,煙云緊鎖山腳,人家安于山坳,霞光映耀天際,多樣的筆墨構成豐富的物象。同時諸多物象,又分出主賓、聚散布置、疏密構成、層疊陳設、藏露顯隱、遠近相合、虛實相生,其立意定景而見國畫山水對立統一、取勢為要的章法傳統,亦見畫家于自然山水中立定精神,在泉林山野中體物得象、外師造化的心物獲得。于是在畫家熟諳國畫山水筆墨、章法構成諸要,游刃有余而兼得古人畫圖構成理趣的畫語筆象取舍基礎上,也更見畫家將身入山野、目識心記的擷取,轉化為其主觀上“好山好水好人家”的情感賦予和精神傳遞的藝術審美反映,見其本質上以林泉自然之樂為其人生之樂的生命永恒追求。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馮聚成先生作品《青山有約》
畫家簡介:馮聚成,齋號文華閣主、松泉逸士。山東省青州人。中國美協會員、山東省美協理事、青州市美協主席、青州中國山水畫學會會長。山東第五屆泰山文藝獎評審委員會評委。2008年研修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創作院國畫研究生專業。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