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梅啟林,是他來到協會以后,若非在開會的間隙,就是在辦班的過程中。由于他為人低調,開始對他的印象,僅限為人與工作,只覺得他踏實誠懇,盡職盡責。直到前幾年,才在一個聯展中看到他的作品,發現了那種與眾不同的繪畫旨趣,這就是蘇東坡說的“寄至味于淡泊”。前幾個月,又有機會看到他一批同樣追求的近作,于是不免略述所感。
時下畫展中的作品,大幅多而小品少,躁動的多而寧靜的少,濃墨重彩刺激眼球的多,而清淡幽雅余味無窮的少。然而,梅啟林的作品,是清一色的淡墨山水,或者淡墨微色,又差不多都是斗方。畫的是鄉間尋常景色,樸素而親切,平淡而有味,不乏“天工與清新”之美, 仿佛眷戀田園的游子,娓娓敘說著內心的精神家園。
品賞他近年的作品,有三點值得重視。一是清新而淡泊的詩意。大味必淡,有如太羹玄酒,六經之首,即是詩經。中國是詩的國度,山水畫的詩意,在于“境與意會”,在于來自文化修養和審美感情的意,選擇了特殊的空間境象。在精神的尋覓中,梅啟林以淡泊的意趣去發現平凡中的美,在平凡中體悟天人合一的境界,體味詩情與哲理相融的道,創造耐人尋味的清新而淡泊的境界,然而又充滿現代的生活氣息。
二是似古而實新的境象。中國畫尚提煉,歷代的山水畫家,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中,創造出種種“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圖式,抓住了對象的特點,卻不與照相機爭功。20世紀以來,這寫意圖式開始融入帶有一定視覺幻象寫實因素。梅啟林的圖式無常形而有常理。寫意為主,師古人之心,而非師古人之跡。又以寫實輔之,構圖飽滿,有空間感而注意虛實有無的平面布白,寫實、寫意融洽無間,不受任何成法的局限,有效地表現了一定的體積感、塊面感、層次感,特別是光感,這方面有點像田黎明的人物。
三是淡雅而豐富的筆墨。筆墨是中國畫的語言方式,不獨用以狀物,而且用以表達感情個性,甚至還有相對獨立的美。梅啟林適應“寄至味于淡泊”的精神,畫樹筆法外露,皴山筆法含蓄,以積墨法作長條子皴,筆墨虛淡,淡而厚,實而清,既以灰調子表現“煙籠寒水月籠紗”的微妙光感,體現“致虛極,守靜篤”的精神境界,又努力實現淡墨中的豐富與渾厚,更以點線面的關系來闡釋筆墨結構,在組合點線以成面上,甚至也借鑒平面構成的意識,實現筆墨的與時俱進。
在60后的畫家中,梅啟林不僅重視生活積累,旅行寫生,飽游飫看,而且十分重視全面的修養。他的書法功力深厚,尤長于漢隸,格律詩也寫得法度井然。我還看過他一篇論畫文章,名為《恬淡清新閑和趣遠》,從中可見他對中國山水文化的深入理解,更可以看到他把心性修煉與畫品提升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認識。文中他引用屈原的詩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祝他不斷進步。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