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熙的《早春圖》
中國
北宋畫家,繪畫理論家,字淳夫,河南溫縣(今屬河南)人。工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學,喜游歷。善畫,初無師承,后在臨摹李成山水畫中受到啟發,筆法大進,亦能自放胸臆,筆勢雄健,水墨明潔。畫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臉皴,畫樹如蟹爪下垂。熙寧(1068-1077)間為圖畫院藝學,后任翰林待詔直長,成為宮廷畫院重要成員。于畫論方面亦有建樹,總結出對四季山水的審美感受及山水構圖三遠法等。[1]創作活動旺盛的時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寧、元豐間(1068-1085年)。
工畫山水寒林,宗李成法,山石用“卷云”或“鬼臉”皴法,畫樹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勁健,水墨明潔。布置筆法獨樹一幟,早年巧贍致工,晚年落筆益壯,常于高堂素壁作長松巨木、回溪斷崖、巖岫巉絕、峰巒秀起、云煙變幻之景。
神宗趙頊曾把秘閣所藏名畫令其詳定品目,郭熙由此得以遍覽歷朝名畫,“兼收 郭熙作品并覽”終于自成一家,成為北宋后期山水畫巨匠,與李成并稱“李郭”,與荊浩、關仝、董源、巨然并稱五代北宋間山水畫大師。郭還精畫理,提倡畫家要博取前人創作經驗并仔細觀察大自然,他觀察四季山水,有“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凈如妝,冬山慘淡如睡”之感受,在山水取景構圖上,創“高遠、深遠、平遠”之“三遠”構圖法。
《宣和畫譜》著錄御府藏其作品有《奇石寒林圖》《古木遙山圖》《煙雨圖》《晴巒圖》《幽谷圖》《平遠圖》等30件。傳世作品有元豐元年(1078)作《窠石平遠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幽谷圖》軸藏上海博物館;《溪山訪友圖》軸藏云南省博物館;《樹色平遠圖》卷藏美國大都會美術館;《早春圖》軸、《關山春雪圖》軸均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著有畫論《林泉高致》,為其子郭思纂集,為中國第一部完整而系統地闡述山水畫創作規律的著作。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