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取消了五代、兩宋的
畫院制度,除少數(shù)專業(yè)畫家服務于宮廷外,尚有一部分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畫家,其余多為一些隱居不仕的文人畫家。元代繪畫在繼承唐、五代、宋繪畫傳統(tǒng)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其顯著特點是文人畫"的興起,人物畫相對減少,山水、枯木竹石、梅、蘭等畫成為主要題材。文人畫的基本特征表現(xiàn)在異常突出繪畫作品的文學性和對于筆墨的強調,重視繪畫中的書法趣味和詩、書、畫的進一步結合。體現(xiàn)了中國畫又一次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由于社會的急劇變化隨之帶來審美趣味的顯著變化。在繪畫藝術上強調要有古意',和士氣"反對作家氣",摒棄商宋院體即所謂近體",主張師法唐、五代和北宋。在創(chuàng)作理論上進一步發(fā)展了
蘇軾、米芾、文同等文人畫家的繪畫傳統(tǒng),把形似放在次要地位,遺貌求神,以簡逸為上,重視繪畫創(chuàng)作中主觀意興的抒發(fā),即把自然景物當作抒發(fā)畫家主觀思想情趣的一種手段,這與宋畫對于自然景物的刻意求工求似形成了鮮明對照。元代國運雖然較短,但卻是名家輩出的時代。在繪畫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斐然可觀。
在山水畫方面,
初期以錢選、趙孟頫、高克恭為代表,他們對于唐、五代、宋山水畫的繼承和發(fā)展進行了認真的探索。錢選善畫青綠山水,注進文人畫的筆法和意興,表現(xiàn)了一種生拙之趣,自成一體;趙孟頫的山水畫則有多種面貌,他廣泛吸收各家之長,托古改制,一掃南宋晚期院體',積習承前啟后,成 就突出:高克恭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間,形成了自己渾穆秀潤的畫風,與錢、趙并驅。元代中后期,以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倪瓚為代表,號稱元季四大家"。在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方法上直接或間接受到趙孟頫的影響,各具特色和創(chuàng)造。黃公望作品有淺絡與水墨兩種面貌,淺絡山水渾厚圓潤,水墨山水則蕭散蒼秀,筆墨灑脫,境界高曠。王蒙以水墨為主,間或設色,多用枯筆創(chuàng)。.牛毛續(xù)"法,其作品布局充實,結構茂密。他能擺脫外家規(guī)范,卓然成家。
吳鎮(zhèn)山水樹石多為水墨畫,喜用濕筆,筆力雄勁,喜作"漁父圖"。倪瓚創(chuàng)折帶績"法,多用水墨枯筆干擦,偶爾著色,其作品多為湖山平遠之景,章法簡潔,蕭散秀逸。元四家以簡練超脫的藝術手法,把中國山水畫提練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代表了這一時期山水畫發(fā)展的主流,對
明清兩代山水畫影響極大。
元代其他山水畫家尚有商琦、曹知臼、朱德潤、唐楝、孫君澤、盛憋、陸廣、馬碗、陳汝言、方從義等人,也都各有成就。此外工界畫山水樓閣者還有王振朋、李容瑾、夏永、朱玉等人,界劃工整,折算精確,工力派湛,超越前人。
元代山水畫與前代的主要分野,總的來說,前代山水畫特別強調山水的內在結構和韻律;而元代山水畫則往往把它當作移情寄興的手段,借以表現(xiàn)畫家的自我人格與個性。這種不同,直接影響了元代山水畫的筆墨技巧和時代風格,而這種變化,更加完善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xiàn)技法,它是在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大創(chuàng)造。
元代人物畫比起山水畫相對減少,其主要原因由于一般畫家對人生抱著一種冷漠態(tài)度:方今畫者,不欲畫人事,非畫者不識人事,是多疏于人事之故也。"但也不乏高手。善畫人物最著名的有劉貫道、何澄、錢選、趙孟頫、任仁發(fā)、王振朋、周朗、顏輝、張渥、衛(wèi)九鼎、王繹等人。劉貫道、何澄、王振朋服務于宮廷,劉貫道師法晉唐,集古人之長,為一代高手;何澄繼承金代院體遺規(guī),人物線描多方折筆,背景中的山石樹木則多用焦墨而露鋒芒,開元代人物畫逸筆先路;王振朋筆法勁健,神,情生動,格調清雅。其白描人物,間之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白描畫只用線描的程式。錢選人物畫衣紋多用顧飽之游絲描法,工穩(wěn)而不板滯,蘊清秀于古拙,自成一種格調。趙孟頫做人物、鞍馬畫法用鐵線描或游絲描,風格古樸,具有多種面貌。任仁發(fā)的人物鞍馬畫多用游絲描,筆法工細流暢,與趙孟頫順齊名。周朗是元代中后期著名人物畫家,衣紋筆法瀟灑,設色淡雅,有唐人遺意。張渥、衛(wèi)九鼎均以畫白描人物見長,各具特色。張用筆瀟灑,被譽為妙絕當世"。衛(wèi)的自描人物也不在王振朋、張渥之下。王繹善作肖像畫,造形準確,神態(tài)生動,成就最為突出。此外顏輝、朱玉等在宗教人物畫方面也都師承有自,各具面貌。
元代花鳥、竹石、梅、蘭等題材的繪畫,隨著文人畫的發(fā)展而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墨筆花鳥以及竹石梅蘭的廣泛流行,是其突出的標志。在藝術上講求自然天趣,不假雕飾,以素凈為貴"。雖然以唐代邊蠻和宋代黃簽、徐熙為規(guī)范的宋代院體花鳥畫此時尚未中斷,但畢竟比起水墨花鳥、竹石梅蘭等藝術形式已相形見絢。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元代審美觀念的變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水墨花鳥、竹石梅蘭等最適合于文人以筆墨來寫意寄興。故元代許多山水畫家也都兼擅水墨花鳥和竹石梅蘭。
元代以善畫花鳥而著名的畫家有錢選、陳琳、王淵,張中等人。他們在繼承五代兩宋院體花鳥的基礎上,各變其法,錢選變宋院體花鳥的工麗細密為清潤淡雅,晚年更有不假雕飾的水墨花鳥畫法。王淵師法黃簽一派,作品多用水墨,變黃簽工整富麗為簡逸秀淡,成就突出。陳琳、張中雖法宋代院體,卻以粗簡為其特色,突破了宋代院體花鳥畫工麗細密的規(guī)格程式。枯木竹石畫家最著名的如李衍、趙孟頫、柯九恩、吳鎮(zhèn),顧安、倪瓚等人,大都繼承文同或王庭絡傳統(tǒng)而有新的發(fā)展和變化。而張遜善畫雙鉤竹,在元代幾成絕響。以畫梅花著稱者有鄒復雷、王冕等人,尤以王冕擅長墨梅在畫史上享有盛名。
元代書法藝術在元代初年直接受北宋及金的影響,士大夫多學顏真卿或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大德、延格間,趙孟頫椒、鮮于樞、鄧文原崛起,提倡師古,力追晉、唐,使元代書風在規(guī)范古代傳統(tǒng)的基礎上為之一變。趙孟頫椒、鮮于樞等人專以古人為法,對晉、黯書法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探索,扭轉了南宋書法衰弊風氣,為繼承和發(fā)展中國書法藝術作出了貢獻。趙孟頫善寫多種書體,其主要成就在楷書和行書方面,對元代和明清書壇影響很大。鮮于樞擅長行草書,其名聲與趙孟頫版相伯仲。鄧文原工楷行草書,尤其章草書成就較高。,他與趙、鮮于被稱為元初三大家。稍晚的康里蟆蟆善草書,自立門戶。此外,吾丘衍、泰不華、周自琦的篆書或隸書,饒介的草書,揭傒斯的楷書和行草書,楊維幀、張雨的行書,溥光和尚的大行楷書也都各具風貌。錢選、黃公望、王蒙、吳鎮(zhèn)、倪瓚等著名畫家,亦擅書法,畫上的題字與畫相映,珠聯(lián)璧合。其他還有耶律楚材、趙雍、管道界、班惟志、姚遂、虞集、錢良佑等一代書法家,也都各有專擅。
元代書法總的趨勢是,繼承晉、唐風范為主,而有所創(chuàng)新。扭轉了南宋書法的衰退之勢,恢復了傳統(tǒng)的法度,具有自己的時代特點,但其成就不如繪畫突出。
元代在書畫鑒藏方面,主要集中在元內府,但私人鑒藏也頗河觀。元內府主要接收宋、金內府舊藏,也有一部分是。四方購納"的,自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就奠定內府收藏的基礎。至文宗時內府設立奎章閣",命柯九思為鑒書博士,審定內府書畫。文宗死后,柯九思去職,順帝至正元年(1341年)將奎章閣更名文宣閣"由康里暖蟆主其事,起用周伯琦為文宣閣鑒書博士兼經篷官。一三四九年十月又成立了端本堂",作為皇子肆業(yè)的場所。文宣閣與端本堂二者并存二十多年,直到元帝國滅亡。但自康里峨蟆去世之后,端本堂就逐漸代替了文宣閣。
元代書畫除內府收藏外,私人收藏也頗為豐富。其中尤以魯國大長公主為最,她是仁宗的姐姐,故亦稱皇姊大長公主"。由于她的特殊地位,以及她對于書畫的癖好,收藏了大量的晉唐宋以及當時人名跡,為我國古代少有的婦女收藏家。元代其他私人鑒藏家最著名的尚有喬簧成、焦敏中、趙孟頫、鮮于樞、張謙、郭天錫等人,他們收藏了許多唐宋名跡,在
我國書畫收藏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元代官私收藏,大都有鑒藏印記或題跋,這種現(xiàn)象自唐代以后已經出現(xiàn),到了元代已形成風尚,為今天判定書畫的時代和真?zhèn)翁峁┝酥匾妮o證。書畫的作偽,早自唐以前已經存在,元代書畫作偽更是屢見不鮮,不僅偽造前代法書繪畫名跡,當代名家也常有偽品出現(xiàn)。
元代書畫著述,數(shù)量雖多,但質量較差,遠比不上唐宋兩代,主要著述有下述幾個方面:史傳方面,有夏文彥《圖繪寶鑒》;技法方面,有溥光《雪庵永字八法以《雪庵字要以陳繹曾〈件貧林要訣》、李衍《竹譜兒柯九思《竹譜》、黃公望《寫山水訣》論述方面,有鄭構、劉有寇的《衍極》并注;著錄或品評方面,有周密的錯、雅堂雜鈔》、《云煙過眼錄》、湯允漠的《云煙過眼續(xù)錄》、湯墾的《畫鑒》;叢輯方面,有蘇霖的《書、法鉤玄》、呂宗的《書經補遺》、盛,熙明的《法書考》等。這些著作有的是專用,有的散見于文集中,這些對于元代書畫的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潘向東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