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書畫形式,除卷軸、冊頁之外,又出現了折扇與對聯,而紈扇沒有了,手卷的前部出現了引首,這在宋、元手卷中是沒有的。
明代其早期繪畫處于穩定發展的狀態,總的是以學習前人為主。一部分人追求南宋畫院遺風,即學馬遠、夏圭一路的山水,多使用側鋒斧劈之法,在絹素上作氣勢磅礴的山水,這就是以殆盡、吳偉為首的“浙派繪畫“。同事福建、嶺南地區的一些花鳥花鳥畫家,則保留了宋代花鳥畫中工筆重彩的畫法,稱為“院體”。而另一部分人則沿襲元代文人畫家的衣缽,并追尋唐人風韻,發展為清新淡雅的“吳門畫派”,并稱為明后期占據花壇的主流畫派。
明代書法在元代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楷、行、草、隸、篆諸體都有擅長的書家,而以草書曾就較大。書法家大都從臨摹古人入手,形成個人風格。明代初期曾有以沈度為代表的“臺閣體”楷書,筆畫平整圓潤,是專為皇帝書寫詔書用的。還有狂草書一種,以張弼等人為代表,任意揮毫,有失法度。就大部分書家而言,還是以嚴謹的態度學習前人書法,特別市蘇、黃、米、蔡及趙孟頫等人。明代隸書、篆書性對數量較少,水平較差。寫隸書有一特點,即筆畫平整。字形方正,所謂高裝隸書。
明代書畫所用的材料,品種較多,這是由于各種流派、各種風格的書畫家創所需要所決定的,譬如“浙派”院體畫家多用絹本,而吳門畫家則以紙本為主。另外還出現了使用金妮、灑金箋紙及花綾、素綾創作書畫的。
在繪畫上署名已非常普遍,“浙派”院體畫家往往只署個人姓名,個別有些年月、籍貫及上款的。吳門畫家則往往有長篇題記,落款的只有仇英等極少數人。印章的使用非常廣泛,除姓名、字、號章之外,閑文印章也大量出現。書畫家往往將上款抬高,比本人名字高一兩格,以示尊敬之意,稱為“抬頭款”,這在以前是沒有的。稱呼別人為詞壇、詞盟、詞宗、詞丈、柴丈等也是明代的一個特點。
明代書法家眾多,風格也多。宋克的章草書字形扁方,略帶隸意;沈度的楷書圓潤平正,被稱為“臺閣體”的代筆;張弼草書,矯如龍蛇,欹如墜石,瘦如枯藤;陳憲章以茅草作筆,筆干墨枯、稱為“茅龍書”;李陽東筆法強勁有力,清麗喜人,是明代篆書代表作;祝允明作草書,筆勢勁鍵,氣勢宏偉,而法度韻味稍差。文征明字學諸家,溫純娟秀、清潤和雅;王寵善小楷,婉麗遒勁、疏秀有致、巧從拙出,韻從清來;邢侗字學右軍,用筆圓潤,清麗可愛;張瑞圖起筆尖利,轉折方硬,姿態稍有欹斜之勢;董其昌筆法俊逸,結體秀媚,布局疏朗,追求古人意味。
明代畫壇,流派紛呈,風格各異。林良善水墨花鳥,用筆雄健,遒勁如寫草書;呂紀畫花鳥設色艷麗而沉著,形象逼真而活潑;邊文進作翎毛,勾勒嚴謹凝重,設色艷麗典雅;戴進畫山水學馬、夏,運筆迅疾,墨色淋漓,人物畫偶爾有工致的筆法,常運用頓挫分明的“鐵線描”。“蘭葉描”、“蠶頭鼠尾描”等技法;吳偉的山水、人物皆能用筆放縱,落墨大膽,有雄偉的氣勢;沈周為吳門畫家的首領,畫學宋元諸大家,有多種風格,既有筆力豪強、深厚雄偉的粗筆山水,也有構圖別致、筆法精密的“細沈”一路,禿筆點苔是他的一大特點;文征明也是一位風格多樣的畫家,有用筆精密的青綠山水,也有稱為“粗文”的用筆簡略的一路,總的說它無處不在追求一種文人的書卷之氣;唐寅先學周臣,后學沈周,山水、人物、花鳥皆能,線條清麗瀟灑出塵,從學古人入手,有明顯的個人特點;仇英也是周臣的學生,以工筆重彩見長,筆法嚴謹,設色典雅,追求一種內在的儒雅情趣;陳淳是文征明的學生,山水、花鳥俱佳,用筆放縱而清新,墨色淋漓而淡雅,是明代寫意花鳥畫家的代表;徐渭是位博才畫家,用筆奔放,縱橫揮灑,淋漓滿紙,生機盎然,墨色中常加以膠水,別有一種情趣;董其昌用筆體現書法意味,追求一種秀潤蒼勁、古樸淡雅的情調,稱之“士氣”;陳洪綬畫人物、花鳥,造型夸張,線條細勁圓潤,富有裝飾性;崔子忠畫人物,形象古樸生動,線條勁鍵超忽,別有新意;曾鯨畫人物、肖像,先以淡墨勾勒畫輪廓及五官,再用淡色暈染,“如鏡取影,妙得神情”;藍瑛畫山水竹石,筆法奇古,氣象崚嶒,雖未“浙派”名家,明顯地吸收了沈周的筆意;項圣謨,筆法講究韻致,有宋元遺風。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