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研習書法時,會進入動靜結合、心身雙修的氣功狀態,故古今書法家大多高壽。練習書法首先要有正確的姿勢。如頭部端正,兩肩平齊,胸張背直,兩足平放。這種架勢與練習氣功很相似。它能使人體肌肉保持舒適狀態。
書法的執筆,要求指實、掌虛、腕平。雖然執筆用的是手指,但書寫時還必須運全身之氣到五指而達筆端,才能“萬毫齊力”。寫大字時,必須提肘懸腕,更要調動腰背乃至發揮全身的力量。清包世臣《執筆圖》詩云:“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氣先將兩足安,悟入鵝群行水勢,方知五指齊力難。”《書法正宗》也說:“端坐作書,四肢之力俱到,惟力愈大而運筆蓋輕靈。”
“作書用全力,筆畫如刻,結構如鑄。”“下筆點畫,波磔、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書法運動與《易筋經》、八段錦、太極拳的運動方法相通。即柔中有剛,松中有緊,暗中使勁。如今的榜書越寫越大,不但立書且有雙手抱筆的走書,“力發乎腰”,“務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一幅大字寫罷已是大汗淋漓,遠勝一套太極拳的健身作用。它自然能通暢全身氣血,使肌體各部分機能得到調整,四肢關節得到鍛煉,新陳代謝得以旺盛,抵抗力增強,有效地防治疾病,延緩衰老過程。
書法的另一大保健功能就是氣功態,它與練功一樣,也十分講究“意念”。古人是這樣描述的:“欲書之時,當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于妙,書必顛仆……”“凝神靜慮,端己正容,秉筆思生,臨池志逸。”書法的這種要求與練功時聚精會神,意守丹田,不用僵力,多用意念引導動作如出一轍。書寫時必須以意念運筆。“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練字時絕慮凝神,以靜制動,能改善大腦皮質和植物神經功能。已故書法家潘伯鷹說過:“心中狂喜之時,寫字可以使人頭腦冷靜下來;心中郁悒,寫字可以使人忘記郁悒。我以為延年益智,這算妙方。”
書法超越氣功的另一大長處,就是它的抽象藝術美感。亦即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作者盡情揮灑的本身就是情感的宣泄,作品完成或發表時又是一番志滿意得。書法家季伏昆說:“寫成一幅滿意的作品時,掛在墻上,上前看看,退后瞧瞧,愉悅之情無法言說,似乎全身每個毛孔都通暢了,每個毛孔都微笑了。這不就是一種高層次的養生嗎?”按照現代神經心理免疫學說,美感可使人腦產生更多的內啡呔,提高人體免疫力,抗病能力增強。
古往今來,書法祛病延年的例子不少。南宋詩人陸游詩云:“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朱德通過練大字治愈了嚴重的肩周炎。于立群練書法使嚴重的慢性病得以康復。有位神經衰弱的畫家,服中西藥都不管用,后鉆研書法氣功,不但病沒了,還出了一本《書畫新氣功》……研習書法的人不僅能享受藝術美感,還賺到健康長壽。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