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承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美術展覽會之招,來此講演關于中國畫之理論。竊意中國畫最重要之部分,不外氣韻與畫法兩種。關于畫法有一定之規律,尚有書籍可以參考,學校都是尚可本其經驗所得以之講解,聞者亦可領悟以從事于練習。獨此氣韻問題是難以言語形容者,所以歷來論畫書籍中,并無整個的或徹底的研究,偶然散見一二條,亦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論,無由使人集會。因此無論畫家與賞鑒家,都感到十分煩悶。至于氣韻二字,在吾國畫中極關重要,蓋無氣韻之畫,便推動了畫之精神,惟近來畫家因種種關系,漸有忽略此點之趨勢。今日兄弟所以趁此機會,欲與諸位談談,意在喚起注意,共同討論。不過自問學問淺薄,對于此問題,不敢說有深切的研究,只能就見到者約略敷陳,還望諸位指都。
現在擬分數段說明:第一說氣二字之起源;第二說氣韻二字之解釋;第三說氣韻在中國畫上之價值;第四說氣韻與形似之關系;第五說如何而始有氣韻;第六說氣韻非僅墨筆寫意畫有之;第七說今后中國畫仍應注重氣韻;第八結論。
一氣韻二字之起源
氣韻二字,最初見于南齊謝赫所著之《古車品錄》,謝赫為發明六法之人,氣韻便是六法中之第一種,所謂"氣韻生動"是也。其第二種為骨法用筆,第三種為應物象形,第四種為隨類賦彩,第五種為經營位置,第六種為傳移模寫。其實后五種俱有法度可循,獨此第一種,所謂氣韻,則通于五種皆應有之事,否則五種雖工,亦不能稱為好畫。故以氣韻列為六法之一,論理上殊不妥當,不過相傳既久,亦不必更持異論也。清鄒一桂《小山畫譜》中曾言以氣韻為第一種,是賞鑒言非作家言。"其論殊不當,試問作家作畫如不講求氣韻,賞鑒家從何賞鑒得出來,所以氣韻二字,作家亦應注重,不可為其所誤。
余紹宋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