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書法儼然“大眾情人”
啟功的書法中具有一種恬淡從容的古典美,可用“書卷氣”概括。“妙到毫尖”,多用中鋒,每一筆都不草率。他有這樣詩句:“透過刀鋒看筆鋒……半生師筆不師刀”。
在我看來,啟功一反唐宋明清人之筆,“師筆不師刀”,師筆而忘鋒,力追“靜筆”,如水流之順,動閑情美態之心,至簡處更抹去鋒芒。正是這種如水流一般的靜氣,風格數十年不變,他的書法人氣爆棚,儼然“大眾情人”。
這讓人想起“館閣體”,這當年工藝字,相當如今的“書法字庫”,不被視為藝術。啟功之作也有這樣的意味。
古人有云,“小道必有可觀焉,致遠恐泥。”在書法上,不能向一個方向、一種體系下太多的工夫,否則會影響你對“道”的理解。啟功年青時,書法已經是這面目了,一直到百年歸老都沒有明顯變化。下了這般大工夫,自然就成了問題。讓人見一幅字,已足見全體,可預知其他了,這不是書法的更高境界。
書法是一種境界。以涵養和學問作為根本,氣質、風度、學識的結合體,也反映出個人性情。啟功書法力追古人,氣息平淡卻不失雅趣,雖沒野氣、俗氣,少江湖氣。但未免風骨孱弱,正如康有為評價董其昌書法一樣:“香光俊骨逸韻,有足多者,然局束如轅下駒”。
林散之離大師級別還有一段距離
林散之成名于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筆姿奔逸,初見震懾人心。趙樸初、啟功等曾稱林散之詩、書、畫“當代三絕”,但我認為,他離大師級別還有一段距離。
1985年出版的《林散之書法選集》中,多幅臨古之作,很是平平。他的書法初看有一瀉千里之勢,但其書法線條質量還算高,多寫瘦勁出奇一路,豪放直達。他好施以“破筆”、“癡筆”,亦即變化大,彩帶一樣飄揚,流暢而飛動。
我從他的作品里還讀出“瘋墨”,其中很是真性情,美妙之筆勢,大可動人心魄,給他挽回了不少聲譽。林散之用墨,以宿墨為主,其方就是在宿墨中略加點太白國畫顏料,再加點鮮墨,然后在墨硯里研磨一下。每次書寫作品,必調墨為之,一般不直接施以焦墨、濃墨。
古人書法嫉尖,宜禿、宜拙、宜厚,忌巧、忌纖。林散之能禿、能厚、能拙,不怕尖、不怕纖、還施巧,常用勒筆勒出剛勁來。“墨韻橫流”,自由使轉,隨心所欲而不傷“結體、筆意”的境界才是最高。這是林散之做不到的。
一動一靜代表兩類型
啟功書法妙在靜,林散之書法妙在動。一動一靜構成了兩種書法類型,成為兩種類型的代表。林散之書瘦硬通神,連綿一氣,是其所長,清代以來,草家不少,但大草家少,林散之可以說補了這一空缺,也是他的意義所在。
在我看來,啟老之書,不適用榜書與大字招牌,一經放大有如柳條,不美。啟老之書,適用近距離之書齋、室內廳房名字,趣意樸雅。啟老之書,適用各種書名、書簽。啟老之書,適用抄書,而不適用抒情小札。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