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在上海的美術活動中,聽到一種觀點讓我吃了一驚:說某畫廊老板要推出某位畫家,他甚至可以完全不看那畫家畫得怎么樣,老板認為那根本不重要,而重要的反倒是那位畫家的活動能力、社交能力和活躍程度。只要那人活動能力超強,他就會有名聲;有名聲,他的畫就能賣錢。此話一出,把我震得好一陣回不過神來!
本人在美術界也呆了幾十年,還從未聽過如此奇談怪論。就把這個觀點告訴其他一些畫家,殊不知竟有不少畫家認同這一觀點。有的畫家還舉出許多真實例子來應證這種觀點。因為今天買畫的人其實并不懂畫,有不少人甚至也并不愛畫,他們是為保值增值而買畫,猶如去證券市場買股票的蕓蕓眾生絕大多數根本就不懂經濟。他們買股票僅僅聽媒體的介紹,或憑自己的感覺,而所謂感覺,亦不過對媒體介紹的感受,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經濟學方面的專門知識或經濟情報方面的來源。這其實也就是股票市場上經常有“操盤手”設置陷阱操縱無知的股民去上當的根本原因。
我曾親自問過一位畫廊老板,問他憑什么去買畫或與人簽約。那是一個自己對繪畫也不甚了了的人。他說,他每天都要上網看美術方面的消息,看展覽消息,看美術評論。也訂了許多美術方面的雜志或報紙。當然,他說,他還要看這畫家是不是全國美協會員。這位畫廊老板的話里其實已包含了前述上海老板的觀點。他通過各種媒體去了解畫壇的情況,當然也包括他要關注的畫家活動及影響的情況。一個畫家愈活躍,媒體上的相關信息當然就會愈多。這就是今天畫家們關心的“出場率”,亦如演藝界們的“出鏡率”。這當然與畫家的社交能力與活動能力直接相關。這位畫廊老板還有一保險的底線,即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這個全中國數百萬美術家中才有的一萬左右的會員倒真是一個保險的底線。要參加中國美協作會員,畫家必須三次以上參加由中國美協組織的重要展覽才夠資格,這的確保證了中國美協會員的基本質量。但光憑這會員保險也不成。一則會員的每張畫不盡然都是好畫,二則非會員不一定就沒好畫。豈不知當年的齊白石就有一方章:一切畫會無能加入。你就不收非會員的齊白石的畫豈不損失太大。盡管如此,因活動能力社交能力而帶來的名聲的確重要。
名聲重要而畫本身反而不重要的原因,是目前評畫的標準太過多元。一些畫得莫名其妙把人搞得糊里糊涂的“作品”比比皆是。你要聽聽評論家的評論,似乎也不靠譜,常人憑直覺都覺得假丑惡的玩意兒,評論家也可以評得天花亂墜!“皇帝的新衣”不出錢夸幾聲倒也不打緊,但真要真金白銀地兌現,性質就不僅僅是名聲受影響了。國畫界現在兒童似的簡筆畫流行,這些人原來也不是靠兒童畫成的名。那面對這些名人兒童畫,畫商們收藏者們又該怎么辦?所以畫得好與不好,現在很難說得清。但名聲大不大卻是清楚的。
但對收藏家而言,恐怕也不能光依賴畫家的名聲,尤其在這個沽名釣譽炒作成風的年代。收藏家自己還得研究一下藝術的道道,聽一些嚴肅的行家們的意見當然有好處,但自己真的懂一些才行。至少,你得知道你自己究竟喜歡什么樣的藝術。收藏的本質在于興趣,在于興趣的滿足。俗語說,喜歡就值。如果連“皇帝的新衣”你真的也要去喜歡,那也是你自己的事,也算“喜歡就值”。當然,如要從投資藝術的角度去,那就真不只是藝術的問題了。那就得應一句“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的話了。上面那位只看畫家的社交能力而不看畫的老板,就根本不是從藝術角度去處理他的生意的。當然他的思路卻是以只顧虛名的蕓蕓眾生為前提的。 (林木)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