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要維護消費者權益,就要打擊危害人們生命安全或其它切身利益的假冒偽劣產品。近幾年每到這天,我們藝術品市場也會刮起一股打假之風。
藝術品假冒偽劣產品就是贗品,字畫、瓷器、玉器等一些古玩造假之風古來就有,現在更是越演越烈。在近現代書畫中,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等等畫家,只要能叫得上名號的,贗品的比例在藝術品市場上高得已讓人無法想象,有的贗品還被拍賣到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其中的貓膩,當事者一定是很清楚的。
這里,我不談古玩造假、書畫造假、鑒定造假或市場造假,這些很多人在揭露,也揭開了某些造假背后的層層黑幕。我只想說說某些書畫作品根本就不是藝術品,卻被一些人吹捧成是藝術品,這也是造假的一種方式,用普通商品冒充藝術品,賣到藝術品的價格,獲取暴利而損害消費者利益。
商業畫的標志就是以買賣營利為目的的,是通過量產的方式生產的產品,而不是出于作者的精神訴求、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追求相對的藝術唯一性等藝術要求。真正的藝術家是以個性化創新風格為自身的基本要求,不會去批量創作題材和內容雷同的作品。
商業畫生產更可惡的就是流水線生產產品,以及由其他人代筆制作的作品。還有就是臨摹他人風格的作品、禮品畫、任務布置的畫,按資本方出題材要求畫家搞的商業媚俗產品等都是偽藝術,都不是真正的藝術作品。畫家拿一些低劣的產品愚弄大眾,大眾又存在著美學盲區,缺乏藝術和審美的認識,相互誤導。藝術創作不是工業化生產,就像人們現在認識到了許許多多快餐速食就是“垃圾食品”一樣,大多數送禮的應酬畫、禮品畫實質都是些快速生產的“文化垃圾”,是假冒的“偽藝術”。這些問題也有外行領導外行、不懂裝懂胡搞帶來的不良后果,并導致有“權威”、有話語權的外行誤導和愚弄了大眾,在審美缺失的時代使人們更加偏離了審美。
現在藝術品市場的怪現象,就是長期把這些商業畫作為市場主打,做名人概念炒作而不顧藝術質量。這些數量化生產、批量化生產的商業畫,不會投入作者的真實感情,也背離了藝術家的創作態度,完全是一種商業行為,同時這些“冒牌藝術”也容易造假。所以,他們真真假假的產品在市場上鋪天蓋地,也就容易被一些不法商人伺機利用和價格炒作,在現在審美缺失的時代被這些投機者鉆了空子,大肆宣傳、包裝這些商業畫家是藝術家,已經誤導了藝術品的收藏和投資。
當前還有更無知的現象就是一些所謂的名人產生的作品也被稱作是“名畫”。如某些演藝名人“靠名氣吃外行飯”,自吹自擂利用名人效應和國家提供的平臺推銷自己毫無藝術修養的畫或字,這種昧著良心賺錢的投機行為也應該被打假。
相比于生活、生產資料的假冒偽劣產品,除了經濟利益受到侵害外,“冒牌藝術”損害更多的是人們精神享受的權益,也誤導了人們的藝術審美。所以,我們是藝術品收藏者,也是藝術品消費者,不能被一些“偽藝術”生產者和市場操控者的宣傳所迷惑。文化藝術的造假,對社會的危害是隱形的。一個民族的強盛,單靠經濟的發展是不全面的,也應有文化上的創造和貢獻。最后,我們希望天天是3.15,天天能揭開“冒牌藝術”的偽裝。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