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教育部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學生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可是,一些學校卻叫苦不已,因為教材、師資等原因,書法教育開展困難。
在東陽市白云初中,這里的學生70%是外來務工子弟。一走進校園,圍墻上、走廊邊、教室里,到處貼滿了學生的字畫。一打聽,原來是學校要求每個學生每天堅持練硬筆,人人寫字有模有樣。校長徐海金經常把八個字掛在嘴邊:字體端正,行為方正。
新生寄出的明信片,被退回到校長手中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書寫漸漸被人們忽視,成了一種“奢侈”。對于初中生來說,中考硬仗當前,只要分數考得高,管它書寫好不好。于是,就有了“現在的孩子,打字會飛,寫字會爬”的感嘆。
徐海金,個頭不高,敦敦實實。去年9月,他到任白云初中后發生的一件事情,讓他頗有感觸:開學沒幾天,傳達室退回來了一疊明信片。一張張翻看,原來都是初一新生寄給母校老師或親朋好友的。“字跡潦草,格式錯亂,難怪寄不出去!”
“我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有的15歲讀初一,有的17歲讀初一……”徐海金把幾名學校中層領導叫到辦公室,就此情況商量對策。
新生剛入學,不少人書寫習慣差、行為習慣差、學習習慣差,這個問題令學校很頭疼。大家一致決定,以此為契機,強勢推進書法教育,用書法養性、怡情、育德,并將之制度化、特色化、常態化。
書法成必修課,用紙免費領
“大地回春,山河壯麗……”在該校二(2)班,陳妍和同學們正在專用書寫紙上臨摹一張字帖。
據悉,每天中午該校會抽出30分鐘讓學生練書法。此時,教室特別安靜,安靜得能夠聽見筆尖與紙張摩擦的沙沙聲……
“練書法,會不會耽誤學習?”記者問。
陳妍停頓了一下說:“不會啊,字寫好了,起碼作文的印象分會高一點。”記者隨手翻開她的數學習題本,里面的符號、字母清晰工整。
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貼滿了學生的硬筆字。語文老師說:全班每個同學都自我推薦了一張自認為寫得最好的字帖在這里。
徐海金說,為了推進書法教育,學校確立了硬筆書法為每個學生的必修課。成立了領導小組、督查小組、考評小組、指導小組,強勢推行“五個一”活動。剛才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個“一”,每日一練。除此之外,還有每周班級一評;每月年級一展;每學期學校一考核;每年編一本書畫集子。
學校每周安排一課時練書法,書寫專用紙由學校免費提供。“書法分”登入《學生成長記錄》和期末《素質報告單》。
學生癡迷書法,老師入神揮灑
書法課成了必修課后,學校的書畫氛圍更加濃厚了。宣傳窗、陳列室、走廊……有500多幅字上了墻,學生走到哪里,都能看到。
吳文文是初一(3)班的學生,一有空就練字已經成了她的習慣。在學校編纂的《書苑擷英》里,就有她的作品。
跟她同班的朱展鵬,看上去比同齡人更加老成、從容。他說:“以前毛筆字寫得挺好,但是作業本上的字挺爛的。”他喜歡顏真卿、王羲之的字,每天在學校練了30分鐘之后,回家還要練1~2個小時的書法。
如今該校的教師們都能夠拿起毛筆揮灑幾下。在書畫陳列室,徐海金的書法和繪畫作品跟師生的作品一起掛著,被一些教師稱為“鎮校之寶”。據悉,該校書法寫得好的老師確實不少。教師陳蓮芳曾多次參加省書法教育研究會的書法培訓;曾在該校任教的馬根泉老師,多次獲得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特等獎、金獎……
“原本作文寫字像雞爪一樣。在這里學習兩年之后,不僅字寫好了,浮躁的心也變得安靜了……”一名來自江西的初三學生家長對此深有感觸。如今,家長說得最多的是學校組織書法學習后,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
“不求個個成才,但求人人參與,為生命發展奠基,讓每個孩子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徐海金說,現在學校已經被評為金華市書法特色學校,而該校也在原有書法課的基礎上進行了項目拓展,增設了繪畫、手工、器樂、舞蹈、攝影等10個興趣項目。
本報記者 任文林 文/攝
.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