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地利畫家席勒作品。配圖來源網絡
□ 博寶
使命感造就了收藏家列奧波德,20世紀歐洲最杰出的收藏家之一,從少年開始收藏,現代派藝術,一以貫之,一生收藏了5000多件藏品,以分離畫派和中歐表現主義為重點,成就了今天一個頂級藝術博物館——維也納列奧波德博物館,完全靠個人的收藏,身價已經在幾十億歐元,但中間的艱辛坎坷,聽藏品部主任霍爾茨布爾博士敘述,宛如聽一部驚心動魄的人生奮斗。列奧波德是一個眼科醫生,夫人和三個孩子,為了他的收藏,都習慣省吃儉用,克己為父,除了夫人現在還在博物館中工作,三個孩子兩個是音樂家,一個是心理醫師,都沒有繼承父業,說太辛苦。
列奧波德自當學生時就酷愛收藏藝術,收藏的關鍵時刻和轉折點是在大四,為了一幅油畫他憂心如焚:沒錢。上個世紀50年代初,席勒一幅素描要10歐元搞定,一幅兩米高的油畫的價格可以買一輛大眾甲殼蟲,大約300多歐元。列奧波德的父母為了要兒子畢業(學醫),答應用一輛甲殼蟲換兒子的畢業證。好兒子拿回畢業證,對父母說,甲殼蟲我不要,我要那幅《圣方濟》。他的收藏生涯進入新的維度。
席勒遂成為他的人生理想,狂熱的理想,燃燒他的整個人生,直到生命的最后,到確定能夠買回《瓦利》為止。年輕的席勒為了見證同模特兒瓦利的愛情,畫了兩幅肖像,《自畫像》和《瓦利》,兩幅畫從來在一起,戰后有人賣給了列奧波德,這是席勒的早期杰作,畫面構圖和用色純凈明朗,富有精神和靈性的特征。沒想到90年代末去紐約展出時,《瓦利》就被美國扣了下來,說是納粹非法沒收的藝術品。這場官司打了十幾年,花費巨大,但因為是列奧波德的最愛,官司不惜代價打到底,最后是奧方妥協,以賠償1600萬歐元為結束。
列奧波德并沒有看到這幅小畫回到維也納,但他的兒子為了父親的意愿,不惜債臺高筑,買回了《瓦利》,成就了父親的愿望,也成就了席勒年輕純潔的愛情之夢,并對瓦利的人生進行了肯定和贊揚。這個出身貧寒的女子被席勒拋棄后曾經想過報仇,但很快變得蔑視席勒,毅然決然地參加了奧匈帝國的軍前救護隊,作為護士死于前線。
不論創作藝術還是藝術收藏,如果它已經變得像吃飯睡覺那樣平常又不可缺少,那就是使命的浮現。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