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
刊載于2013年第二期《藝術財經》(拍賣史話連載)
季濤
1996年6月30日,北京翰海拍賣公司的春季拍賣會上,以880萬元拍賣成交了一幅明代著名書畫家沈周所作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手卷。這幅作品的出現和成功拍賣吸引了國內外書畫收藏界的十分關注,同時又勾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的兩幅《富春山居圖》傳奇經歷的回憶。
杭州南面的富春江,兩岸山峰秀麗。元朝時,年過五旬的全真教道士黃公望就隱居在富春江畔。據傳,一天,好友無用道士前來探望,兩人相約在江邊暢飲。興之所至,黃公望鋪開筆墨,點點勾勾數筆,沿江風景已躍然紙上,片刻之后就形成了一幅寬一尺、長三丈有余的長卷。站在一旁觀看的無用道士連連驚喜叫絕,請求黃公望在此畫完成之后贈予自己,一向大方灑脫的黃公望欣然應允。這是在1350年,無用道士就成為《富春山居圖》的第一位收藏者。
明代成化年間,《富春山居圖》在蘇州出現了。此時,它被明代書畫四大家之首的沈周珍藏家中。沈周成為歷史上有記載的收藏《富春山居圖》的第二位主人。沈周對黃公望十分景仰,對這幅杰作的藝術價值更是欽佩不已。朋友來時他總是拿出畫來與人共賞,陶醉其中。可是,沈周收藏此畫的時間卻很短。有一次,沈周將《富春山居圖》拿去請人題跋時,竟被那人的兒子藏匿而失去了。沈周萬分痛惜,但他一貫為人寬厚,不忍追究,不久之后就發現畫卷被出售于市場上,但由于沈周資金不足難以購回。為了暫慰思念之苦,沈周便根據自己驚人的記憶力將三丈長卷從頭至尾地背臨了一本,于是著名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問世了。
從此之后,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與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這對“異姓兄弟”并存于世,而又各自輾轉、顛沛流離,繼續著它們的傳奇經歷。
后來沈周把《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送給了一位叫樊舜舉的朋友。此人從此開始留意真跡的下落。終于有一天,他在市場上尋到了真跡,便立刻用重金買了下來,帶回家中謹慎收藏。第二年夏天,沈周被邀請到樊家做客,樊舜舉將兩張《富春山居圖》一起擺在了他的面前,沈周萬萬沒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還能再次見到珍愛的舊藏,而且是和自己背臨的仿本在一起,感慨萬千,他提筆在畫后寫下了一段文字,來記錄自己與《富春山居圖》的這段奇緣。樊舜舉是收藏《富春山居圖》的第三位主人,也是同時擁有兩幅《富春山居圖》的第一個人。
大約六十年之后,江蘇無錫一位畫家叫談公望,他成為了《富春山居圖》的第四位主人。1570年,談公望帶著《富春山居圖》來到六朝古都南京,專門拜訪當時與沈周齊名的文徵明的長子文彭,文彭收藏著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這樣兩個人把兩幅《富春山居圖》作了細致的比對觀賞……這也是歷史上兩幅《富春山居圖》的第二次見面。
1596年的夏天,著名書畫家、鑒賞家董其昌終于買到了《富春山居圖》的真跡,又成了該畫作的第五位主人。董其昌對《富春山居圖》愛不釋手,即使是出門在外也經常帶在身邊,以便隨時欣賞展玩。有一年秋天,董其昌在惠山又神奇地買到了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他成為歷史上同時擁有真仿《富春山居圖》的第二位主人,在這里也是歷史上真仿《富春山居圖》第四次見面。董其昌得意萬分之余,除了在畫上題字外,還先后臨仿了兩張《董仿富春山居圖》。
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被董其昌收藏以后,先后成為清初四大畫家之一王時敏的藏品,民國時期也曾被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所藏。“文化大革命”時期徐家被抄家后,《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被故宮博物院以200元人民幣收進,“文化大革命”后落實政策時,此畫發還給徐家。1996年徐家將它委托翰海公司公開拍賣,北京故宮博物院出價880萬元人民幣使它再次真正成為了院中藏品,由此結束了該畫作飄零無依的經歷。
而另外一幅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呢?董其昌在晚年以高價將《富春山居圖》賣給了他的宜興朋友吳之矩。吳之矩去世后,將這幅畫留給了他的三兒子吳洪裕。吳洪裕愛此畫若寶,臨終之際,竟想仿唐太宗以《蘭亭序》殉葬之例。他臨死前叫人把他平生最珍愛的兩卷書畫,即王羲之七世孫智永的真草《千字文》真跡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拿到他面前,第一天先燒了《千字文》,吳洪裕親自監燒;第二天又燒了《富春山居圖》,就在這幅畫作即將付之一炬的危急時刻,從人群中猛地竄出一個人,抓住火中的畫用力一甩,愣是把畫搶救了出來。這人就是吳洪裕的侄子吳子文。為了掩人耳目,他又往火中投入了另外一幅畫,用偷梁換柱的辦法救出了《富春山居圖》。
《富春山居圖》雖然被救了出來,卻在中間燒出幾個連珠洞,使原畫斷為一大一小兩段,從此稀世國寶《富春山居圖》一分為二。前段畫幅雖小,但比較完整,1652年吳其貞得到后將其命名為《剩山圖》;1669年歸廣陵王廷賓所有。到了1938年,被畫家吳湖帆購得收藏,1956年,這部分《富春山居圖》終于被浙江省博物館[微博]收藏。
后段畫幅較長,但損壞嚴重,修補較多,被后人稱為“無用師”卷。后段連題跋長三丈,是《富春山居圖》卷的主體,再度在收藏家中轉換。最后于1746年流入了清宮。從此以后,《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成了皇宮的寶貝、乾隆的寵兒,時時被乾隆帶在身邊玩賞。“無用師”卷后來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被運往臺灣,至今仍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現在的《富春山居圖》已分為前半部分《剩山圖》與后半部分“無用師”卷兩個部分,身首各異。其中《剩山圖》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無用師”卷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2011年6月2日,海峽兩岸的兩幅《富春山居圖》終于在臺北成功團聚,向公眾進行了展出。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