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鳳首扁壺、緙金十二章龍袍……當你在首博展廳看到這些歷經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歲月摧殘,卻依舊保存得如此精美絕倫的文物,你可能無法想象,它們原本竟然也是傷痕累累,緙金十二章龍袍原來有400多處破損。那么,是誰讓這些珍貴的文物得以恢復往日的風采?近日,記者前往首博文物修復保護中心,親眼見識了這些身懷絕技的文物修復人員是如何為文物“美容”的。
兩年修復文物3500件,高科技功不可沒。
“為了配合首博新館的亮相,我們在兩年時間內完成了3500余件館藏文物的修復、保護和清洗工作。”作為首博文物修復保護中心主任,劉樹林很為自己團隊的工作效率感到自豪。
從劉樹林口中記者了解到,這次修復的文物包括青銅器、字畫、文房四寶、漆器、陶瓷、玉器、絲織品等各種類型。一般說慢工出細活,對于文物修復這樣一項純手工的細致技術活來說更是如此,一件文物修復幾個月是常有的事,可是文物修復保護中心的這幾十名文物修復人員在兩年內竟然修復了3500件文物,完成了一件原本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時間比較緊,在修復工作中我們采用了一些高科技的技術、設備和材料,在某些方面取代了傳統的純手工修復技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很多設備都是我們自己研制的。”劉樹林說。
工作案臺“披麻帶灰”,故宮特制,修復人員苦練毛筆字。
在大致了解了文物修復工作的基本情況后,劉樹林特意向記者推薦了兩位文物修復高手。從事字畫修復的樓朋竹和從事青銅器修復的賈文熙。樓朋竹從事字畫修復已經30多年了,在她的帶領下,我們有幸參觀了字畫修復室。
字畫修復室陳設比較簡單,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幾張古色古香的紅漆案臺,“字畫修復最主要的設備就是案臺和墻。”樓朋竹介紹說。不過可不要小看了這些案臺和墻,里面可是暗藏玄機。
墻主要是用來掛修復中的字畫,要求有很好的吸水性,所以墻并非是一般的水泥墻,要在墻面貼上35層高麗紙,高麗紙是一種相對較差的宣紙。現場工作人員正好在往墻上貼紙,先把紙鋪在案臺上,用專門的刷子沾水把紙刷平整,據樓朋竹說,如果想把刷好的紙從案臺上完整地揭起來,一般人還做不到,需要專門的技巧,正好修復室來了幾位新人,樓朋竹也借此機會讓他們練練手。刷過的紙經過晾干后再糊到墻上。
揭裱、托畫心等工作都是在紅漆案臺完成的,這些案臺都是專門請故宮博物院特制的,案臺全是實木制成,而且并非簡單地刷漆上色那么簡單,而是要先用麻繩一圈一圈纏裹,然后再抹灰上漆,也就是俗稱的“披麻帶灰”。這樣能保證案臺長久不變形。
樓朋竹說,字畫修復比較復雜,整個過程需要30多道工序包括揭裱、托心、清洗、全色等,都是細致的純手工活。其中最困難的就是全色,有些字畫因為年代久遠,發生斷裂或者被霉菌腐蝕破洞,圖案沒了要補上,字缺了要補全,這就要求修復人員對字畫作者的字體風格、作品的歷史背景都要十分了解,而且修復人員都要求練習毛筆字,樓朋竹現在也還在上書法學校。“只有先打好基礎,才能模仿出古人的字。”樓朋竹說。
電動牙刷、潔牙機齊上陣,青銅大鼎每天喝掉10桶純凈水。
與字畫修復室相比,賈文熙所在的青銅修復室就顯得琳瑯滿目了,工作臺上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工具。除了各種尺寸的錘子、鉗子,電動牙刷、牙科醫生專用的超聲波潔牙機也派上了用場。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