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9
寫實油畫源自于歐洲的古典傳統,幾百年來隨著社會歷史的變遷、物質文明的進步和人們審美觀念與趣味的改變,它的精神內涵和形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20世紀以來,西方寫實繪畫受到前衛藝術的挑戰,面臨嚴峻的形勢,引發了我們的探究和思考。
20世紀初,為尋求救國真理,發展中國的油畫事業,愛國青年把目光投向國外,紛紛以公費或自費出洋留學。最早去英美學油畫的是李鐵夫,馮鋼百赴墨西哥皇城國立美術學院學習,之后又赴美國。最早入東京美術學校的是李叔同,隨后赴歐美等國學美術的有林風眠、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樑、潘玉良、龐薰琴等。這一批批赴東、西洋學油畫的留學生,在五四運動前后分批回國,投身于新文化、新美術運動,舉辦畫展,開設學校,影響了畫壇,改變了美術界的格局,為油畫在中國的落地生根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西思潮交流碰撞,中國的油畫藝術呈現了新的指向:一是潛心地向歐洲油畫的優秀傳統學習,二是向西方現代油畫的橫向拓展,借鑒和研究西方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流派,拓展藝術視野。中國油畫呈現出百花競放、多元發展的生動局面,寫實油畫的藝術水平獲得了大幅度提高。隨著藝術市場的興起,藝術品價格和作品流通呈現興旺景象,促進了中國油畫的進一步發展和普及。然而中國藝術品市場起步晚,經營不夠成熟,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現今寫實油畫和一些當代藝術作品中,更可見到大量的使用圖片或用圖片噴繪加工,甚至用所謂的新觀念憑空捏造,去取得所謂的震撼效應,由于缺乏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和對繪畫表現力的研究,只剩下空洞的概念,隨著泡沫的破碎,最終必然會被歷史淘汰。一些畫家脫離現實生活,醉心于在畫室里閉門造車,甚至雇用槍手代為創作應付市場,自己則簽名了之……面對藝術市場這把雙刃劍,為了促使中國油畫藝術的良性發展,需要我們從國家文化戰略角度認真重視和關注,切實尋找對策。在此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首先要切實體察現代中國的社會生活,對人們生存狀態和思維方式變化所帶來的新問題具有敏感,必須要在藝術的內容和形式語言方面加強實驗與探索,使之與時代發展的新需求相適應。
2.其次我們如何在發揮繪畫功能的同時,引入現代審美理念和新的視覺經驗,我們的作品如何適應當代社會變化和當代人審美變化和精神需要,使中國油畫保持著新鮮的勢態和清新的氣息。
3.中國藝術的當代性必須有中國的精神文化底蘊。
4.中國油畫的發展和探索必須把握藝術門類的基本特性。
綜觀中國油畫,無論是前些年的風格樣式潮,還是近期時興的飄逸揮灑風,都未能觸及到中國社會的深層,缺少與藝術的情緣。在中國油畫的發展進程中,我們既要避免成為西方藝術的翻版,又要防止舊的傳統的重復,我們要著力尋找中國油畫自己的特色和價值標準。中國油畫要自立于世界藝術之林,就應做到藝術和當代社會精神緊密結合,注重人文精神的體現。致力于新型油畫視覺圖像的探索,研究當代審美情趣,新的追求、新的形象,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新的面貌,這是一個新的課題。只有提高對油畫藝術水平的重視和對藝術的深度和品格的追求,使作品具有永久的藝術價值,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沉淀而獲得藝術的長青。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