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7
生前追尋長生不老藥的秦始皇在死后還想成為神仙嗎?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秦始皇在其陵墓封土內埋藏著九級臺階式細夯土方城——古代神話里的“地天通”,旨在死后升天成仙,秦始皇陵(原名“麗山”)即是秦始皇的通天之路。
長期研究秦始皇陵的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劉九生關于秦始皇陵的觀點引起了海內外學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秦始皇帝陵總體營造與中國古代文明”高層學術研討會25日在西安召開,討論麗山即秦始皇通天之路。
劉九生認為,秦始皇陵封土“樹草木以象山”,即刻意仿效古代神話傳說里的昆侖山;自墓底直筑到封土頂部的九級臺階式“方城”,仿效昆侖的“增城九重”,起著傳說里“地天通”的功能。
劉九生在《秦始皇帝陵總體營造與中國古代文明――天人合一整體觀》文中提出,秦始皇陵的營造反映了先秦至秦代的天人合一整體觀,是秦始皇宇宙觀中“地天通”的具體表現,其中的文化現象包括天文、地理、哲學、堪輿、星象等,是中國古代文化與思想的集大成者。
根據2002年科技部列入國家“863”項目的無損科技探測結果,秦始皇陵封土內九級臺階式細夯土方城的發現、勘驗是個重大成果。九級臺階式方城筑在地宮之上,墓壙四周,封土里頭,跟地宮與封土,密為一體,里外相連,上下通透。地宮開挖范圍主體,東西約170米,南北約145米;方城外沿,東西約145米,南北125米。方城夯土基礎一部分在墓壙外,一部分伸進墓壙內,或緊貼地宮生土壁,或疊壓在地宮宮墻上。方城墻頂,上離封土之巔,最低處不過1米。
劉九生認為,方城夯層厚0.06-0.08米,埋沒了方城的封土的夯層厚0.4-0.7米,方城基寬至少有48米;自下而上,逐漸收分,自地表起至墻頂,高27-30米,恰好對應了昆侖山神話里的“地天通”。
根據昆侖山神話,昆侖山腳,山體外表里頭,高聳別有洞天的一座方城:增城九重。昆侖疏圃,四方八面大門洞開,廣納四方八面來風,調節四時八節寒暑氣溫。大禹平治水土,發現了增城九重。昆侖山上有三山:涼風之山,懸圃之山,樊桐之山。若從昆侖山,登上了涼風之山,長生不死;若從涼風之山,登上了懸圃之山,能使喚風雨;若從懸圃之山,登上了樊桐之山,乃成神。樊桐之山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劉九生認為,秦始皇陵墓——麗山的封土“樹草木以象山”,仿效昆侖山。封土的一級臺階,仿效“昆侖之山”,二級臺階仿效涼風之山,三級臺階仿效懸圃之山,三級臺階頂部的“平面”及其上,就是天帝之居樊桐之山了。
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陜西師范大學教授趙世超認為,劉九生的觀點自成體系,能自圓其說,完全符合當時人的思想水平和思維邏輯,將對秦陵研究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記者馮國 許祖華)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