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武昌理工學院舉辦了首屆“中南杯”書畫大賽,面向該校大一大二學生征集硬筆書法作品270余幅,共評出11名學生獲獎。隨后,學校又在全校舉行了一次硬筆書法考試,全校315個班級8414名大學生參加測試。測試合格者即可獲得相應學分,不合格者將重修。測試內容為在30分鐘內抄寫500個字,考生可選擇楷、行、隸、宋字體中的任意一種字體,基本要求是書寫工整、連貫,易于辨認,像螞蟻爬的、太潦草看不清楚的等,直接判零分。
結果,52%的學生被判“不合格”,曾在書畫比賽中獲得硬筆書法二等獎的一位學生僅得了68分。
“從小學到高中被請過5次家長,就是因為字寫的太丑,看來明年還得來。”“居然第一個字就出錯了,還是有點緊張,高考后有年把沒認真寫過字了。”很多同學這樣解釋沒考好的原因。
很久沒寫字手生疏了
曾在書畫比賽中獲得硬筆書法二等獎的宋旭楠,這次硬筆考試只得了68分,她很后悔沒好好練字。“很長時間沒怎么寫字了,手很生疏沒有考好。”宋旭楠說。
宋旭楠從未接受過系統正規的書法學習。直到上初中,語文考試把卷面書寫納入評分標準,她才開始重視硬筆書法。“以前做作業考試全得用筆寫字,寫得多了字慢慢就寫好了。上大學后有電腦了,寫字少了,手就生疏了。”
這次考試最高分的學生名叫暢軍勇,得了88.5分。他說,初三暑假開始自學軟筆書法,毛筆字的間架結構和筆觸都已形成,硬筆書法也有所提高。“上了大學后沒怎么練,現在的硬筆書法已遠不如從前了。”暢軍勇說。
評委稱大學生書寫能力整體下降
武昌理工學院書法指導老師武鋼是這次書法比賽的評委之一,他說,學生書法成績不太理想,一方面是由于評定標準的差異造成的,審美不一樣得分就不一樣,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現在電腦普及,大家平時手寫比較少,大學生書寫能力整體下降。
據了解,武昌理工學院是武漢唯一一所將硬筆考試列入學分的高校。該校素質測評中心主任崔清說,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大學生的字“寫得像小學生一樣”已引起社會的擔憂,學校在硬筆字測評中,每年都會有很多學生不及格。其實,無論是求職,還是實際工作,寫得一手好字都受益一生。
武漢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張炳紹說,書法是我們民族文化最優雅的記憶和審美系統,應該列入高校必修課行列。去年教育部就已將中小學生書法教育列入教育大綱。從中華文化圈的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來看,他們學習中國書法的人口比例甚至比我國還高。此外,人們可以通過書法來構建自己的審美平臺甚至精神家園,從歷史經典的審美記憶之中,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和詩性,從自然的匯通之中,實現我們生命的提升和詩意的棲居。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