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27
作為19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重要代表畫家的但丁·迦百利·羅塞蒂(1828-1882)顯然與同時代的其他幾位畫家不同。他是拉斐爾前派藝術向后來唯美傾向轉變的領導人物,同時也是繪畫史上少有的取得獨特成就的畫家兼詩人。羅塞蒂遠離社會問題,不趨向寫實畫風,執著于象征詩意的表現手法;其深厚的文學修養、高度的詩的熱情以及近乎悲劇性的一生,賦予了作品盎然的詩情、朦朧的畫意與濃濃的悲劇情緒。
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是1848年在英國興起的美術改革運動。這個畫派的活動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是對于19世紀的英國繪畫史及方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因認為真正(宗教)藝術存在于拉斐爾之前,企圖發揚拉斐爾以前的藝術來挽救英國繪畫而得名。拉斐爾前派得到藝術評論家羅斯金的支持。主張繪畫應起宗教道德教育作用 ,題材應以圣經故事及富于基督教思想的文學作品為主,忠實地反映主題,描繪對象。 該派畫風審慎而細致,用色較清新。反對學院派的陳規。有的作品呈現憂郁、濃厚感傷情調。
拉斐爾前派是以英國畫家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米雷與漢特(William Holman Hunt, 1827-1910)三人為中心的畫派,是當時反抗學院派藝術的一種革新運動。因為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創立者一直把拉斐爾的藝術視為典范,鼓勵學生追摹古典畫風,致使整個畫壇缺乏生氣。 從1850年開始,拉斐爾前派露出頭角,帶領英國畫壇,走向與學院派不同的風格。
拉斐爾前派做為一個有組織的藝術活動,只持續了六、七年的時間。到了1854年,就各自分道揚鑣了。米雷還叛離了先前自己的信仰,投回學院派的懷抱。至于其它的畫家,如羅塞提、漢特、瓦士等,則是依舊遵守著拉斐爾前派的創作準則。拉斐爾前派解散之后,仍然對英國的畫壇,留下不滅的影響。當然,亦影響了歐洲的畫壇,十九世紀末抬頭的象征主義,可以說深受拉斐爾前派的影響。拉斐爾前派可說是寫實主義、自然主義與唯美主義互相結合所誕生的藝術,其中羅塞蒂的作品,表現出無人能抗拒的悲劇式之美。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