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以現代設計思想駕馭筆墨
——成忠臣的抽象方位
李維世
成忠臣是當代中國藝術界很有成就的國畫家和書法家,他早年得過葉淺予、劉繼卣、董壽平、于希寧、黑伯龍諸大師親炙打下良好基礎。其書法運斤成風,勢不可擋,其國畫得書法入畫,講究骨法用筆,精微簡賅,以激越的情感用最含蓄的蘊藉方式表現出來。其筆墨清華而無渣滓,在當代畫壇獨樹一幟,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作為有超前意識和思維眼光的藝術家,成忠臣認為以模仿、傳承前人技巧,風范為基本原則的方式,只是掌握傳統技巧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藝術家應在掌握傳統中國畫基礎上,向世界一流大師學習,把東方內涵與西方表現技巧水乳交融。世界越來越小,東西方互相滲透,中國畫和西畫的界限已經不存在,不能在傳統的套子上將自己套住,應站得更高,站在世界藝術之上。
徐悲鴻先生曾講過,“中國的畫家,無論是畫中國畫還是西洋畫,最好能掌握中國畫的意境概括能力,同時掌握西洋畫的色彩和造型能力。取長補短,時間長了,就能形成自己的風格,走出自己的路來”。西方抽象畫是理想的藝術,凝聚了現代性的全部特征。用傳統中國畫的材料工具,西方現代主義的形式,注重色彩與光的表現力,加強線的力量和速度,表現心理意蘊,從整體上突破與超越傳統繪畫的模式,用這些色調觀念與方法表現中國傳統繪畫的詩情和境界,這是成忠臣的理想和追求。
他的傳統書法有很深的造詣,他深知書法的魅力是線條修養的錘煉,不是描摹某種物象,而是以點、線傳達力的節奏,是憑借內力表現有生命的自然,超乎具象之外的連續運行著節奏,并以“道”為指歸。道為指歸是東方美學觀點,道包含最基本的陰陽兩極概念。這兩種概念并不是二元對立或邏輯的關系,而是相互關聯,相互衍生的,是以變易是造化之終極真理的觀念為基礎的,也就是說是以某種變易之力推動的。趙無極早期的抽象符號也是來自于中國的甲骨文字,當他從那些神秘的文字符號轉向對神秘空間的再現時,也就愈加感到一種東方精神的凝聚。他在法國巴黎的最大收獲是“重新發現了中國”。正是這種向深遠本原的歸復,才成就了趙無極的藝術。
中國傳統繪畫向抽象轉變是一個發展趨勢,也是一個必然趨勢。如果以傳統畫論中的概念來分析,抽象藝術更接近“境”這一概念。“境”與“景”相對應,“景”是實的,“境”是虛的;“景”是可見之物,“境”是不可直觀的;“景”即是“象”,“境”是“象外之象”;“景”是處于視覺范圍之內的“小象”,“境”是不可直觀的“無形”之“大象”,也即抽象、宏觀的境界。如從月球上拍到的地球照片,就是一種抽象的“境”,一種“無形”之“大象”。由此可見“境”是對“景”和“象”的提純、蒸發、升華,也即抽象的過程。這個抽象過程就像從可見的中草藥中提煉出不可見的精華——某種“元素”一樣。不同的只是那些被從中草藥中提煉出的精華元素是不可見的。而從自然中提煉出的形式因素卻是可視的。因此可以說,抽象就是以直覺的方式還原對自然秩序的理性認知,就是對內在世界的精神訴求。從藝術形態演進的層面看,水墨畫的產生標志了傳統繪畫從具象向意象、從寫實向寫意的一次飛躍。因此,水墨畫在其發展的早期,就已帶有濃重的抽象意味。
如果說藝術是人類精神世界的產物,那么,抽象藝術形式正是表達人們精神世界最直接的對話方式。具有欣賞抽象藝術能力的人群,一定是真正具有審美能力的高素質人群。在西方國家,抽象藝術從20世紀中葉開始就逐步被公眾接納和欣賞,這幾乎成為一種時尚。但在中國目前公眾在審美情趣,審美意識方面還存在著屏蔽障礙,因此還不能或者說還不習慣閱讀這種語言。這與國家的文明水平和發展程度有關。一個真正具有時代責任感的藝術家,應從傳統的具象開始,漸漸地走向抽象,這實際是對美好人性的吸引和召喚。這是方向,是一個充滿勾想世界的家園。具象畫學習是掌握技巧,是初級階段,為什么一些人總是在具象方位上固定,一輩子古人的翻版,二輩子二手貨,這永遠成不了氣候。成忠臣的抽象畫,充分發揮了中國文化元素的特征和西畫的色彩技巧,以狂草般的雄渾波折的大筆觸使抽象元素更加突出,他試圖用中國畫元素去思考線與面的關系,追求視覺元素的對立與和諧。這是對傳統中國畫的繼承、發展和升華。成忠臣充分發揮中墨西彩,創造了色彩變幻,筆觸有力,富有韻律感和光感的新的繪畫空間。他的許多題材都是描述家鄉風景,從中可見他對家鄉的熱愛。他生長在海邊,《海陽黃金海岸》作品中,近處沙灘一棵松樹,以書法筆觸寫出寓意“天人合一”。這幅作品是以自身的感悟、體會出發,依據靈魂深處的強烈傾訴欲望——氣象、氣韻全然塑造了他的符號和語言。《兒時村邊老柳樹》是他兒時常與小伙伴在大樹下嬉耍的地方,時代變遷40年前已不復存在。但古樹那身軀碩大,虎踞龍盤,氣勢磅礴,歷盡滄桑的姿態永遠定格在他大腦記憶里。用寫實手法很難突出樹的雄偉。畫家用濃墨、淡墨交融烘托出古樹的魂魄和氣勢,用彩色渲染出樹的蒼勁身形和體態。古樹周圍突出了生長的一片毛白楊。《海陽鳳城南沙林場》這是畫家念高中的地方,海邊大開發樹木已毀,那時沙灘上的樹木郁郁蔥蔥,一望無際。畫中畫家描繪的是一片果園,以一方方綠色塊面布局突出果樹,以點線疏與密的穿插表現沙灘,似煙云繚繞飄然而上。迸濺的朱砂紅點似蕩起的音符,奏出一曲豐收的景色。
藝術無國界,中西融合,中墨西彩是成忠臣靈魂信仰的坐標。他渴望東方的文人情懷在國際藝術交融中的精神強化,完整地延展東方藝術審美的精髓,赤裸地展現他心靈的抽象時空。
(作者系: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北省美術理論研究會會長)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