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8
在最近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關于當代水墨的話題層出不窮。沿自2012年的藝術品市場洼地之爭已經讓當代水墨深深地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而一些與當代水墨有關的藝術活動更是在2013年伊始就已如火如荼地上演。在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推動之下,當代水墨的火爆程度在當下的藝術品市場中變得一時無二。
新年剛過,湖北省美術館的“再水墨”展覽即已起航。隨著各種正面、負面消息的涌現,由這一展覽所引發的關于當代水墨的再討論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后,紐約佳士得和紐約蘇富比]兩家世界拍賣巨頭如同心有靈犀般,先后舉辦了當代水墨藝術展覽,并就“中國當代水墨”這一主題進行了亞洲巡展。據參展藝術家透露,此次當代水墨藝術展覽中的作品還將會在上述兩家拍賣公司的香港春拍當中出現。
隨著各種當代水墨藝術活動的增多,與之相關的市場價格上漲也就變得順理成章。據流傳于坊間的消息稱,目前眾多國內當代水墨藝術家的作品市場價格均有比較大的提升,其中以各大藝術院校、畫院以及美協領導的平尺價格上升幅度最為明顯。有知情人士透露,部分畫家作品價格在最近一段時間內瘋狂增長,已是往年的數倍之多。但有意思的是,這里提到的畫家作品價格上漲卻并非來自我們習以為常的拍賣領域,而是全憑藝術家個人做主的自我定價。對于這樣的定價方式,很多拍賣公司雖然嘴上不說,但想必心里一定會有很多的怨言,也難怪很多拍賣公司大倒主動權流失的苦水。
市場價格的漲與跌本來不應由藝術家本人來直接操作,但由于書畫領域長期存在的“潤格”以及自古就有的上門求畫之風,已然很難再用簡單的市場定價方式來決定作品的價格。同時,在這樣的狀況下,畫家自我定價成為一種獨立于拍賣和市場之外的定價方式而被業內所認可。當然,水墨作品本身的創作特殊性似乎也決定了這一定價方式的長期存在。
除開定價方式不談,水墨領域長期存在的“雅賄”問題也在當前的畫價上漲之后重新被談及。在供求關系悄然發生變化的今天,那些被踩破了門檻的藝術家自然滿心歡喜,上門求來的畫作價格自然高于在流通領域買到的作品。這樣一來,本就沒有太多法律監管的書畫領域自然養肥了更多的藝術家。寫到這里,筆者突然想到2012年由北京文化部門提出的關于逐步實施在京交易當代藝術品實名制的方案。方案中提到,為改變當代藝術品市場目前最集中、最突出的贗品泛濫、市場失衡和鑒定體系缺失等問題,將逐步為在北京藝術品市場交易的藝術品建立“身份證”。方案一經提出,各種議論之聲頻出,但不管北京市文化部門的初衷是否真的是為了“打假”而“打假”,也不論這樣的舉措是否真的會為凈化藝術品交易市場帶來貢獻,但至少讓我們看到了政府對于改變當前混亂不堪的藝術市場所作出的努力。而在當代水墨極有可能步入當代藝術混亂后塵的今天,雖然不知道這樣的舉措是否已經真的在實行,但還是很希望這樣的舉措也能將水墨領域納入其中,畢竟當代水墨也算是當代藝術的一個門類。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