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2013春拍“小萬柳堂劇跡扇面夜場”以9087.3萬元的總價成交,其中唐伯虎的《江亭談古圖扇面》以1150萬元成交,成為今春藝術品拍場上的“扇王”,該拍場甚至出現(xiàn)100%的成交佳績。一時間,這小小的扇面關注度驟然提升,大有當了多年跑龍?zhí)滓灰怪g成了拍臺主角的腔勢。然而,精明的藏家可不是沖著扇面來的,名頭年代、字畫品相才是關鍵。
綜觀目前扇面成交前十名,幾乎被明清畫家包攬。以1150萬元成交的唐伯虎《江亭談古圖扇面》就名列其中,同日成交的仇英《孤舟垂綸扇面》以690萬緊跟其后。而諸如惲壽平、丁云鵬、仇英、李流芳、錢維城這樣的名字頻頻出現(xiàn)在扇面拍臺之上,不禁會給旁人以錯覺——誤以為扇面收藏只是古代書畫收藏邊緣的一個分支而已。
然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扇面收藏興起之時,恰恰是以近現(xiàn)代的作品撐起了半邊天。1993年,朵云軒率先推出了扇面拍品,12件拍品以趙子云、陸抑非、齊白石、趙之謙、謝之光、唐云、來楚生、吳湖帆、鄭午昌、于非闇、黃賓虹等打頭陣。當時,這12件拍品中,2件流拍,僅一件齊白石《貝葉菜蟲、書法扇面》以17.6萬港幣成交。這在扇面普遍以幾萬、幾千元成交的價格中,顯得格外彈眼落睛。
扇面初登拍臺,以近現(xiàn)代為主,或多或少與國內藝術品市場剛剛復蘇有關。當時拍品征集剛剛起步,通常總以較近的年代著手。于是,齊白石、沈尹默、黃賓虹、潘天壽、虛谷、傅抱石、任伯年、吳湖帆、朱屺瞻、于非闇……一連串近現(xiàn)代大家的名字頻頻出現(xiàn)在扇面書畫的拍臺上。而對于當時的藏家而言,扇面的收藏更是一種不失風雅的把玩。“四大名旦”中的梅蘭芳、尚小云、荀慧生皆有扇面書畫現(xiàn)身拍臺。這就好比如今的明星揮毫作畫,同樣頗有市場。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這一情形發(fā)生了變化。199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六十多件扇面,估價萬元左右,全部流拍;1997年,香港蘇富比[微博]秋拍扇面拍品同樣全部流拍。你方唱罷我登場,1996/1997年成為扇面書畫的年代分水嶺,近現(xiàn)代作品逐漸靠邊站,取而代之的是古代扇面書畫。1997年12月,藍瑛的《望江圖扇面》拍出4.62萬元成交價,祝允明的《草書扇面》以6.6萬元成交。古代扇面書畫的成交價格也通常在5萬以內,和近現(xiàn)代扇面書畫不分上下。有意思的是,2001年、2002年扇面的收藏狀態(tài)好似又回到了1995年。近現(xiàn)代扇面書畫再次回歸收藏主流,價格卻不曾有太多的波動,持續(xù)萬元左右。
從1993年至2003年的這十年間,扇面書畫的成交價一直維持在萬元左右,并無太大變化。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古代扇面書畫,可突破至二十萬左右,但始終沒有跨過百萬大關。
所謂水漲船高,隨著中國古代書畫近年頻現(xiàn)天價,扇面也隨之出現(xiàn)了百萬單件成交價。2010年,匯集了沈周、唐寅、吳振、魏克、陳煥、文徵明、吳彬、陸治、姚允在、王綦、仇英、高陽的《扇面冊頁(十二開)》拍出了5376萬元的天價(注:平均每件在百萬以上);同年,錢維城的《扇面金色山水》拍出了672萬元的成交價;2011年,唐寅、祝允明的書法扇面以747.7萬元成交,文徵明的《瀛洲清夢扇面》345萬元成交;2012年,王時敏、王翚、惲壽平、羅聘等扇面集錦(十二幀)以3795萬元成交。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拍出千萬天價的扇面拍品多是古代書畫的“熱門貨”,且以“捆綁式”整體出售。直到2013年的“小萬柳堂劇跡扇面夜場”,“吳門四家”終于被拆分了開來——唐伯虎的《江亭談古圖扇面》跨入千萬元大關。但是,該場拍賣百分百的成交率僅僅說明了扇面擁有市場的自信,并不意味著扇面價格的就此飆升。
唐伯虎《江亭談古圖扇面》的1150萬元成交價,并非扇面跨入千萬門檻的標志或信號,它只能是一個個案。首先,唐伯虎的真跡現(xiàn)身拍臺的數(shù)量本就不多,很多都標以“唐寅(款)”的字樣。因此,幾乎只要是傳承有序、出處明確的唐伯虎作品一亮相,就必然成為搶手貨;其次,“唐伯虎”這個名頭歷來婦孺皆知,喜聞樂見,是投資收藏的上佳人選。而“小萬柳堂”在藏家看來就是扇面收藏的品牌,也是品質的保證;再者,《石渠寶笈》記載的唐伯虎《松崖別業(yè)圖手卷》以7130萬元成交,也為唐伯虎的這一扇面千萬成交添上了漂亮的注腳。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wǎng)”文章均來自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