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1
原來,這不是常規的到處可見的中國畫展,而是五年才一屆的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舉辦的大型中國畫展。該展從1993年中國美協中國畫藝委會成立始辦,到現在已經歷了20年共四屆,亦即每五年一屆中國畫藝委會,每屆藝委會舉辦一次“全國中國畫展”,到現在正好是“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20年才辦四屆,故這種中國畫展當然不同于常規的中國畫展。
而當我進入展場時,參展作品真把我鎮住了:作品質量相當不錯!而且還較為整齊,沒有出現在一些展覽上經常出現的質量太差的作品混跡其中的情況。仔細觀展后,才發現了何以有如此整齊劃一的高質量作品的原因。展覽策劃者的策展思路很精到。展覽分三部分,一部分是“特邀作品”,共95幅。特邀作者皆當代中國畫界功成名就之杰出畫家。既然功成名就,當然是有堅實功底、突出風格,為畫界多年選擇大浪淘沙后的精英作者,他們的質量易于保證。第二部分是“五年來全國性美展部分優秀作品”,共52幅。這部分作者雖不是功成名就的老將,但都是憑借自己突出的實力,以自己學術的探索和鮮明的風格而在各種重要的全國性展覽中脫穎而出的中國畫壇新人,亦可稱當代中國畫畫壇之實力派人物。這部分憑實力進入的畫家的參展作品質量當然不錯。第三部分即“入選作品”,共61幅。這部分純粹是從“海選”中初出茅廬的青年畫家的優秀作品。這三部分作品實則構成了一個當代中國畫畫史上生動的“正在進行時”的序列展。即海選出的青年畫家已經呈現出他們優秀的素質,如果他們的優秀品格能夠得到鞏固和發展,他們中的一部分成功者會在屢屢參展屢屢成功之后進入第二個序列,脫穎而出成為被畫壇關注的優秀畫家。當這種一再成功成就已趨穩定的優秀畫家其成就為畫壇公認時,這種畫家就會成為杰出畫家而成為各種重要展覽的“特邀”作者而進入畫壇排序的第一序列。當然,畫家們只有進入第一序列才有可能進入當代中國畫畫史。而功成名就的畫家也只有那些兢兢業業對待自己的每一幅創作,在專業創作上做出前無古人之突出成就者才能成為當代中國畫史之主角。
從這個角度看“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的策展思路。一方面它以五年來全國美展部分優秀作品的展出為上屆藝委會工作的成績做一完整的展示,呈現此屆中國畫藝委會承上啟下的學術胸襟與氣度;另一方面,這種老中青三代中國畫畫家們的集體展示,也可以從畫家的角度呈現出當代中國畫畫壇的總體成就和中國畫史中這一時代的基本格局。從參展畫家構成的角度看,“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中呈現的畫壇風貌就不止是五年而是近二十年的時代風貌了。
這次畫展,不論請出的“特邀”作者之作品,還是“優秀”或“入選”的作品,在技法風格上可謂百花齊放。亦如此屆中國畫藝委會主任龍瑞先生所總結的那樣,本屆展覽“力求展示當下中國畫創作與創新成果,并把當代中國畫發展現狀呈現給大家”。而“當代中國畫發展現狀”是什么呢?亦如龍瑞先生同時指出的那樣,“中國畫的各種手法探索和各種觀念紛爭,都在畫展中得以表現,或觀念,或材料,或抽象,或特技,或傳統,或現代,或制作,或實驗,或再現,或表現,或內容,或形式,在沖撞與融洽、解構與重建中,最終形成了當代畫壇‘多元并存’的藝術格局”。
從此屆畫展208幅作品的多種風貌來看,中國畫壇的上述格局是基本能呈現的。因此,從畫壇風格風貌的角度,“第四屆全國中國畫展”亦為我們呈現出當代中國畫畫壇多元格局的一個精彩的縮影。
此屆畫展在時代風貌代表性上除了上述兩個方面以外,還有本屆展覽在質量上的表現。此屆畫展,海選入選作品的質量不用去說,那都是年輕作者拼盡全力百里挑一的精心之作(順便提一句,這屆展覽所有參展作品都不收藏),而“五年來全國性美展部分優秀作品”本就是歷年參展作品中好中選好的優秀作品,質量當然上乘。比較讓人擔心的反倒是“特邀”作者。這些功成名就的畫家經常把幾乎任何展覽都不當回事。久而久之,反倒擔心這些名家徒有虛名,根本就畫不出好畫,反受年輕人鄙夷。但這次觀展,發現除了個別名家仍有上述故態外,絕大多數的名家們都十分認真,這反倒讓筆者有些意外。名家們的畫幅也基本為六尺以上的較大尺寸,畫得十分認真。像美協主席劉大為的《情系黃土地》,畫幅在140厘米×300厘米,堪稱巨幅大畫,畫面是著名畫家劉文西深入生活的生動場面。馮遠表現塔吉克人生活場景的《母子圖》146厘米×116厘米,畫面結構亦頗為復雜。吳長江表現藏族人民生活場景的《追牛圖》亦是142厘米×356厘米的大場景畫卷。龍瑞繁山復水的《燕山秋趣》233厘米×106厘米。就連80歲的袁運甫先生,其彩墨畫《金色池塘》也是159厘米×103厘米的大尺寸。當然,畫不以大小論高下。例如史國良30厘米×195厘米的小手卷《金秋》,小小的畫幅中卻呈現出復雜的結構和豐富的場景,那是下了大功夫的。
讓人寬慰的是,名家們還真是名家。只要認了真,各自倒也是風格煥然,他們賴以成名的那套本事還是在的。這次展覽,似乎給名家們參展開了個好頭。李可染有方章叫“廢畫三千”,若真的到處是名家們的廢畫,不要說進美術史,恐怕名家本人也要成歷史上徒具虛名的笑柄了。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