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1
□石冰心
古人常說“字如其人”,認為書品即人品,是書家人格特征的寫照。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中有“筆墨、筆性,皆以性為本。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之說。唐代書家歐陽詢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其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最為知名,享譽書史。筆者擬從“字如其人”觀點,結合歐陽詢生平經歷,并就其書作字形結構、用筆等方面進行簡要的分析論證,以分析其個性與書法風格形成之間的關系。
一、“字如其人”與書家的個性
中國的書法藝術有著幾千年的強大生命力,這不僅因為它是一門重要的傳統藝術形式,更因為它能用藝術的語言表達書家的個性特征、思維方式、心理狀態和人格烙印等高層次的精神境界。我們可以將書法對這些精神內涵的表達概括為“字如其人”,也能從歷代書論中找到與之相符的觀點。例如,早在漢代揚雄就提出“書為心畫”理論,元代郝經提出“書法即心法”,明代項穆認為“書為心相”,劉熙載提出“書為心學”說。此外,蔡邕的《筆論》、王羲之的《筆勢論》、黃庭堅的《論書》等著作中也都曾對“字如其人”進行過討論。實際上,這種觀點著重強調了書家的個性特征對書法風格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任何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背后必然包含著書法家與眾不同的個性特征,正是這些個性特征促使中國書法呈現出不同的風格面貌,并最終朝著迥異的方向不斷發展成熟。因此,書家的作品必然從不同程度上展現出與其個性相符合的一面,這是我們從“字如其人”中得到的啟示。
北京大學陳仲庚教授認為,個性即個體性,指人格的獨特性。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個性涉及到人各種內外屬性的總和,也就是個體與環境在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獨特行為。個性具有獨特性、統合性、可變性等多方面的特性,因而書家的個性十分復雜,對書法創作的影響也就非常多變,這些特性促使其對書家的書法風格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歐陽詢個性與其書法風格之間的關系
我們與歐陽詢所處的時代不同,不可能對他的個性有直觀的體驗,蘇軾有云:“古人論書者,兼論其平生”,所以我們研究歐陽詢個性與其書法風格之間的關系,首先應從了解他的生平經歷入手,這些特殊的經歷和鮮明的個性特征融入到歐陽詢的書法作品之中,才形成了他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
1.歐陽詢生平
歐陽詢,字信本,唐代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生于南朝陳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據《陳書》記載,其祖父歐陽頠歷任使持節、都督衡州諸軍事、安南將軍、征南大將軍等要職。歐陽詢的父親歐陽紇20歲隨父從軍,驍勇善戰,后來子承父業,任都督交、廣等十九州諸軍事,廣州刺史等職。陳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懷有二心拜其為左衛將軍。歐陽紇于是據廣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敗被擒,舉家上下僅歐陽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數被殺。此時歐陽詢年僅13歲,此后兩月,皇太后駕崩,大赦天下,歐陽詢因此而免死,逃過一劫,并被父親生前好友江總收養。歐陽詢隨養父20余年,長居建康(今江蘇南京)。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歐陽詢任太常博士。14年后,宇文化及自稱天子,歐陽詢作為朝臣亦被他擄持。一年后竇建德攻破聊城,歐陽詢被東夏朝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職。兩年后,秦王李世民大破竇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歐陽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來因為他在隋朝時與高祖李淵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職,當時年已65歲。在大唐盛世他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縣男,故也稱為“歐陽率更”。
2.歐陽詢個性與其書法風格之間的關系
歐陽詢是隋唐之際起到承上啟下、繼往開來作用的一位重要書家。他取法魏晉裁成一象而自出機杼,八體兼善,其中楷書成就最高,體融南北而摻以寫經的筆意,形成了猛利俊俏、沉穩嚴謹的書法風格,被后世譽為“歐體”。其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成書于唐貞觀六年(632年)。此作楷法精妙,險勁而不失婉潤,于平正中見險絕,明人趙崡在《石墨鐫華》中稱此碑為“正書第一”。此時的歐陽詢已經76歲高齡,歷數朝,親人俱喪、寄人籬下、屈為幕僚的顛沛經歷在其晚年得以沉淀,全部融入到了這部經世之作當中。
歐書結構講求欹側平正相結合的“勻”,所謂“平中寓險,險中求穩”,結體看似工整實則充滿了險絕的意味,但所有的欹側險峻皆有規矩,險而不怪,瘦勁而秀雅。在取勢上,橫畫伸展、豎畫縱伸,并且“戈鉤”極力挑縱,這些都體現出歐陽詢性格中剛毅勇猛的特點,是對北朝碑刻險峻跌宕字勢的傳承?!毒懦蓪m》中很大一部分字在結構上夸張了其中某一筆,如圖一中“咸”字“戈鉤”的伸挑,從而占據了其余部分的空間,形成極為強烈的空間感,而中間的“口”部則略微向左下側傾斜,從而造就了平衡的體勢。此作中還有一部分字整體向右上方傾斜,再用較長或較突出的一筆將重心拉回,使整體呈現出平正的體態特征,如“玉”字(見圖二),“王”部的書寫部分整體往右上方傾斜,最后一橫空出位置,然后落點,就像在已經傾斜的天平上加上了一個使之平衡的砝碼,本來傾斜的橫畫因為這一點的調節瞬間取得了平衡。這些結構的處理就像是歐陽詢生平經歷的投影,始終在動蕩與不安中求穩定、在變數和驚險中求生存。我們很難從宏觀上發現其字勢的欹側,這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歐陽詢隱忍含蓄、處亂不驚的個性特征,才華橫溢卻避露鋒芒,將這種了然于胸、隨機應變的超高水準在書法作品中呈現出來。
除了結構的特點外,在方圓的運用中,歐陽詢也形成了自己“方中寓圓,圓中有方”的獨特風格,這一特點在其行書作品《夢奠帖》(見圖三)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在這部傳世之作中,歐陽詢以方筆為主、圓筆為輔,方圓兼備,古人論其為“體方而筆圓”,是指點畫的外觀雖然呈現方筆的形態,但筆鋒的調轉起承圓融流暢,在凌厲、方勁之中自有一種秀潤在,這正是歐陽詢勇猛剛毅個性外文人氣質的表達。在此帖中,有如“重”字的轉折筆、“過”字的右弧轉、“冥”字的右俯勾、“生而”中“而”字的轉折等,都達到了歐陽詢書法方圓的完美融合,體現了他超高水準的筆墨調控能力和不懈的藝術追求。
平與險、方與圓本身互為矛盾,卻在歐陽詢筆下得以完美結合??v觀歐陽詢的生平經歷及個性特征,我們很容易找到與其書風平險、方圓相呼應的矛盾點。首先是家庭根源與后期狀態的矛盾:其出身于武將世家,父輩性格驍勇,敢于冒險挑戰,作為將門之后,歐陽詢本身也流淌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剛毅與勇猛,但他又有很好的文化涵養,一生歷任文職。其次是周邊環境與內心狀態的矛盾:歐陽詢一生顛沛,13歲經歷家庭慘變,親人俱喪,嘗盡“叛將”之后的屈辱與辛酸,又飽經戰亂,先后于陳、隋、東夏、唐四朝為官,也正因此更加渴望平定的生活狀態。正是這種動靜結合的人生經歷和性格特征,促使歐陽詢的書法風格向著平正與奇險相結合的方向不斷發展成熟,不僅成就了其獨特的書法風格,更突出了其人格魅力。
由此可見,書法作為表現性的文化技能,在運作的過程和完成的書跡里必然能反映出書者自身個性的獨特面貌。一個人書法風格的確立必定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而這就與他的日常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每個人對環境的反應受各方面的影響,所以反應的結果——個性的形成,也會因人而異各有不同,字的形態、結構、點畫,即作為個性的獨特風貌得以具體呈現。古人所說的“字如其人”,正是對書寫所反映的獨特個性的深入觀察。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